资源简介 简单的搭配问题和反思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教学难点: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六一”节快要到了,琳琳代表班级去参加学校举办的比赛。可是,在挑选衣服时,琳琳遇到了麻烦,她为穿哪套衣服而烦恼,她左挑右选,还是拿不定主意,同学们你能帮帮琳琳吗?出示实物图片。2.合作探究,学习新知(课件出示):一件牛仔上衣、一件T恤;两条裙子、一条裤子。师: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琳琳都有哪些上衣和下衣呢 生:2件上衣,3件下衣。师:如果要搭配一件衣服,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生:一件上衣只配一件下衣。师:那么你能从中找到哪几种搭配呢?学生思考。师:大家动脑筋想一想,怎样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把所有的搭配方式都找出来,用自己的方法试一试,在纸上做一做,做完后,说给自己的同桌听一听。学生自主探索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收取不同做法展示。汇报。找学生来回答他们的搭配过程。师:现在不少同学心里已经有了想法,我选取了部分同学的搭配方法,大家一起来看一下。生1:先选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就有三种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也有三种不同的穿法,用线把这些搭配连在一起,一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学生画出实物。)师:这位同学画了实物图并把所有的搭配都连起来了,我觉得太麻烦了,我也用连线的方式把他所说的搭配找出来,但是我用汉字把这些衣服写出来,大家觉得哪种比较简单?生:用汉字。教师板书学生探究的搭配方式。师:那么你有没有更简单的方式呢?生2:我把上衣和下衣都用图形来表示,圆表示上衣,三角表示下衣。并用不同的圆、不同的三角表示不同的上衣和下衣。先选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也有三种不同的穿法,用线把这些搭配连在一起,一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师:太棒了,我把这种更为简单的方式写来。教师板书。师:还有其他的方式吗?生3:我把上衣和下衣都用字母来表示,A表示上衣,B表示下衣。并用不同的数字区分不同的上衣和下衣。先选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也有三种不同的穿法,用线把这些搭配连在一起,一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师:嗯,非常棒。这些用图形或者用字母表示都简化了过程,这种都是用符号表示的方法。但是,无论是哪种方式,他们是不是都是先选定的上衣呢?生:是。师:那么可不可以先选定下衣呢?生4:先选下衣,一件下衣分别与两件上衣搭配,有2 种不同的穿法,三件下衣就有3个2种不同的穿法,也就是6种不同穿法。请同学们回顾刚才的搭配方法,思考:上衣的数量与下衣的数量与有多少种搭配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回答)2×3=6(种)(板书)师:同学们真棒,刚才老师还给你们留了一个问题,我们在搭配的时候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生:连线。师:想一想连线时应注意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完后,课件演示有顺序地搭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3.巩固新知,联系生活,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早餐里都有哪些饮料和点心?如果饮料和点心各选择一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刚刚学的方法,找出不同的搭配来。学生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强调,按一定的顺序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学生汇报:一种饮料搭配4种点心,有两种饮料,一共有8种搭配。(2)拉动纸条,看看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记录下来。十位上的数字有2,4,9,个位上的数字有3,6,8。学生独立完成,强调按一定的顺序。学生汇报: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字。23,26,28,43,46,48,93,96,98。(3)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小华打算在妈妈生日那天送妈妈一束鲜花和一个蛋糕,有几种搭配方法。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学生汇报:先确定鲜花,一种鲜花搭配3种蛋糕,有两种鲜花,有两个3,所以是6种搭配方法。(4)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小华打算在妈妈生日那天送妈妈一束鲜花、一个蛋糕和一张生日贺卡,有几种搭配方法。学生独立完成。两步选择,注意要按一定的顺序。学生汇报:按先选定鲜花,再选蛋糕、贺卡的顺序。一种鲜花可以搭配3种蛋糕,一种蛋糕可以搭配2种贺卡,所以一种鲜花和蛋糕、贺卡的搭配方式有3个两种,就有6种,一共两种鲜花,就有6+6=12(种)。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主要学习的是简单的搭配问题。注意在搭配的时候一定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搭配。八、板书设计用符号表示:按一定的顺序一共6种搭配方式。教学反思本节课所学的简单的搭配,属于组合问题,组合知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泛,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将逐步学习相关知识,有顺利的思考,有规律的排列,不重不漏等数学思想将影响学生的后继学习,因此,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用非常明显,本课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教学目标达成度较为理想。本节课成功之处:1、关注学生生活实际,教学设计趣味性强。进行教学流程设计时,我对例题的素材进行反复的思考,参考了许多一些案例设计,创设了衣服搭配、数游戏等活动,学生学得有趣,同时每一项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的,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实现了知识的顺势迁移,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在衣服搭配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机会,通过小组合作,人人动手,在展示交流中比较得出拉数的过程中怎样避免重复和遗漏,怎样搭配的衣服最有规律性:按一定的顺序、逐一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体验这个活动的有序性。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我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自我反思,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设计不好,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导致课堂流程不够流畅,缺乏吸引力。虽然我们学习了简单搭配数目的列举和计算方法,但生活中一些具体问题要具体对待,对待一些稍复杂的搭配问题,如送鲜花、蛋糕、贺卡的问题中,要使学生清楚的明白每一种搭配的含义是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