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 周而复始的循环学情分析认知习惯1. 学生习惯看程序,更喜欢根据操作以完成设计,模仿能力较强;2.少部分学生对知识点学习较有耐心,习惯记笔记,自学能力较强;知识与技能基础1.学生学习了C程序设计相关的,对与C语言三大结构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缺乏灵活应用能力;2.通过前面几次课的学习,学生逐步对循环结构的综合应用有一定熟知。学习特点1.大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程序编写能力,对程序编写逻辑有一定的理解,但是正因如此,容易造成老师讲授到一定程度时就提前自主尝试的习惯,导致学习知识点不完善;2.少部分学生思维较差,不够熟悉程序执行流程,对编程逻辑有待提高。教学工具电子多板、PPT、计算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循环结构中的使用C语言处理特殊数列应用方法 2、掌握循环结构中三大语句的应用情境。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素质目标1. 培养学生互学互助的意识2.通过寓言故事和精典算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题目列出数列,根据数列分析规律,用C程序求解数列难点列出数列,分析数列的规律教学方法通过分析算法,要学会认真、仔细的习惯,若不仔细,程序稍有不慎,这可能会出现不可磨灭问题。教学过程课前教学内容1. 发布课后作业与作业标准。2. 发布预习题目-特殊数列:斐波那契数列处理。 3.发布预习任务-尝试设计斐波那契额数列算法 4.利用平台点评作业。教师活动1.上次课完结后教师在“教学平台”发布课后任 务和验收标准。2.本次课前 1 天, 教师发布“预习知识”和“预习实操”内容。3.掌握学生学习疑问,梳理出问题。学生活动1.与组员共同完成设计作业。 2.自行预习与 斐波那契数列相关知识。3.记录自己在尝试过程中的问 题。设计意图1.通过具体设计任务检验学生上次课掌握情况。2.通过简单题目预习让学生了解本次课内容,并发掘出一些可能的问题,同时不会产生厌学情 绪。课中课前复习1.复习循环结构的运用,算法设计思路等内容。2.针对学生在算法设计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困难问题进行解答。情境创设1.经典算法:斐波那契数列介绍:斐波那契数列,又称黄金分割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 1、1、2、3、5、8、13、 21、.... ,数列从第三项开始每项的值是前两项的和。2.学生思考如何实现算法设计。新课讲授1.斐波那契数列算法分析。2.展示小组所分析的算法设计,并作出点评和鼓励。总结作业布置梳理本次课学习内容,回顾教学实施过程,并对学生表现进行客观点评,布置课后作业课后1.教师答疑利用教学平台等工具开展课后答疑2.教学应对对极少数学习不认真、存在学习问题的同学,根据“教学应对”方案开展相关工作。3.教学拓展布置循环结构特殊数值和数列拓展应用:使其思考如何将自己所学算法思想较好的运用到其他实例中,技巧拓展,不做课堂讲授,只在复习时提及4.布置预习任务给学生留足时间完成课后作业,在课前一天布置预习任务。预习任务提供(在教学平台确定学生预习内容和实践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