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信息技术《信息及其特征》教案第一课时授课教师: 班级:2020级10班 学时:2课时本课标题 (前言)开学第一课 第1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高中信息技术的特点。 2、培养学生爱国情操。教学任务 1、了解高中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 2、知晓机房上机的注意事项。 3、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计算机起点水平。教学重点 掌握高中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教学方法 讲解、任务驱动、问卷调查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自我介绍 教师介绍自己,以便融入学生。教师介绍高中信息技术的特点 内容见前言 学生阅读教材的前言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科特点:通过我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可以利用学习过的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分享钱学森的故事。 学生网上搜索钱学森的故事。爱国主义教育:科技强国,落后挨打。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课程区别 计算机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学习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基础知识、基本操作与使用、程序设计、工具软件等等。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主要是学习一些信息技术基础、网络基础及其应用、数据库管理技术、多媒体技术等 计算机课程资源比较狭隘,仅限于计算机和网络,而信息技术可以通过电视、报纸、书籍、期刊、电话等媒体来学习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教室、图书馆或电子阅览室。 总之,计算机课程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对象来学习,而且是惟一的学习对象;而信息技术课程则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工具来学习,而且只是学习的工具之一。学生上机编号,讲解机房注意事项。 一、正确开关机,学生上机实行定人定座,每个学生均应按自己的上机座号上机,不得 乱坐或者打开他人计算机。 二、请穿好鞋套进入机房,无鞋套或用方便袋做鞋套的同学一律不能进入机房。 三、上机时不得大声喧哗,保持机房安静有序的环境,严禁带其他人进入机房。 四、学生不得随意挪动电脑,严禁自行拆装硬件,不得私自乱插乱拔鼠标、耳机等设备。 如由于违规操作造成机器的损坏,由学生照价赔偿。上机期间如有问题可及时报告任课教师。 五、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机时,要遵守纪律、服从任课教师、机房管理教师的管理, 按质按量完成实验指导书或教师要求的上机内容。完成作业及经任课教师允许后,方可玩教师提供的游戏或上网。 六、不得改变机器配置,不得随意删除应用软件。在与其他人共用同一台计算机时,在 未经他人允许的情况下,不得删改他人的文件。下课时,应退出所有应用程序,按规定关闭计算机,推进键盘板,摆放好椅子,尽快离开机房。 七、保持机房整洁,严禁随地吐痰、乱丢纸屑杂物、吃东西,上机后清理好桌面等。严 禁携带饮料、零食等进入机房。 八、严禁携带任何存储设备(软盘、光盘、U盘、移动硬盘等)及电子通讯设备进入机房, 除非经任课教师允许,方可带入。 九、严禁访问反动、色情、暴力等违法网站,发布和传播与学生身份不符的言论。对违 反规则者,视其情节严重,对其教育、罚款、取消上机资格,直到上报法律机构,追究其法律责任。严禁随意下载网络软件、游戏及聊天工具。 十、学生若违反以上规定,教师可视情节扣除学生平时成绩直至取消学生上机资格。 希望同学们自觉遵守以上规则,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共同创造文明、整洁的上机环境。信息技术起点水平情况调查表 亲爱的同学,您好!本次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同学们已有的信息技术起点水平问题,以便我们今后改进工作。为有针对性做好教学工作提供参考。请如实填写,谢谢您的合作! (题附后)本课小节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高中信息技术的特点,要用一颗爱国的心来学习这门课程。课后作业 课后浏览教材附:信息技术起点水平情况调查表1、初中是否开设过信息技术课A、有 B、没有2、是否参加过学校组织的计算机培训A、有 B、没有3、初中学习过的计算机软件A、记事本 B、word C、wps D、excel E、photoshop F、frontpage G、画图 H、写字板 I、Powerpoint4、会上网吗? A、会 B、不会5、通常上网做些什么?A、阅读新闻 B、查找资料 C、收发邮件 D、打游戏 E、娱乐(音乐、电影等) F、看书 G、购物 H、学习 I、上同学录 J、BBS论坛 K、聊天6、您会在网上搜索资料吗 A、不会 B、会一点 C、比较熟练7、您有自己的网站吗?A、有,地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B、没有8、你有自己的电子邮箱吗?A、有,常用邮箱是 B、没有9、你最希望用电脑制作的是A、电脑小报 B、网页 C、动画10、与看书等学习手段对比,用电脑学习的效果如何?A、 好 B、较好 C、一般11、你对下列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A、文字处理、排版 B、编程 C、图像处理 D、动画 E、网站设计 F、其他12、在信息技术课上,您遇到问题时常常会(可多选):A、问老师 B、问同学 C、上网找资料 D、有时就不管了 E、自己看书13、您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A、老师边讲,我们边做 B、和同学一起合作 C、在老师指导下完成 D、独自做作品 D、其他_______________14、您对文字处理软件的掌握程度A、熟练 B、一般 C、不熟练 D、较差15、在以往学习中,您们通常采用的评价方式是:A、教师评 B、小组评价 C、自己评价 D、多种评价方式组合16、您认为信息技术课怎样评价(考试)才比较合理?(可多选)A、笔试 B、上机操作 C、作品考试 D、统考高一信息技术《信息及其特征》教案第二课时授课教师:冯建君 班级:2020级10班 学时:1课时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本课标题 信息及其特征 第2课时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和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教学重点 信息特征的认识。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及牲特点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预习本节 教师提出本节教学目标 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快速浏览教材。师生游戏 哭笑不得 花好月圆 挤眉弄眼 画饼充饥 选三位学生参加。教学引入 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 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 问: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 学生思考后回答。讲授新课 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 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1、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2.信息的价值性。 (1) 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2) 信息可以增值? (3)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4.信息可以共享 (1) 信息资源共享。 (2) 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3) 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本课小节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