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吸收作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水分进出植物细胞的途径。2、阐述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的原理。(二)能力目标1、尝试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设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的探究实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2、设计表格记录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数据。(三)情感目标1、学会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关注生物科学知识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2、领悟科学实验中需要严谨、认真的态度。3、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教学思路】导入 教师展示实物:1、萎蔫的小葱2、自制泡菜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该方案,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学生分享实验体会展示其他方案, 播放《萝卜块吸水和失水》视频拓宽学生思路植物细胞吸水 分析细胞吸水和失水时,水分流和失水的原理 动途径展示《细胞吸水和失水示意图》播放《洋葱细胞吸水及失水》视本节课收获 频【教学方法】学生探究实验、观察、讨论与教师的演示实验、讲解相结合【课前准备】1、教师展示实物材料、PPT课件2、每实验小组:萝卜条2根、烧杯3个、清水、20%盐水、天平及砝码、筷子1双、餐巾纸【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创设情境 展示萎蔫的小葱和自制泡菜,引出疑问: 1、如何让萎蔫的小葱复挺? 2、自制泡菜中的水从哪来的? 观察实物,思考并回答问题 激发学习兴趣探究实验 利用实物解释“溶液”和“浓度”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作出合理的假设 指导各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 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分享实验体会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依据实验报告及实验用具,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实施实验方案 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学生自我评价并分享实验体会 通过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实施,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思路 播放《萝卜块吸水和失水》视频 学生观看并体会其他实验方案 拓宽学生思路,激发灵感分析原理 引导学生说出水分进出植物细胞的途径 展示细胞吸水及失水示意图,利用“拔河”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吸水及失水原理 联系植物细胞结构图,说出水分进出植物细胞的途径 观察并理解细胞吸水及失水原理 通过形象的“拔河”示意图,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知识提升 播放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显微镜观察细胞吸水及失水》视频 学生观看并从微观角度感受植物细胞的吸水及失水现象 给学生以微观感受,并进一步规范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进一步巩固知识 将本节课内容概括和小结课后思考 展示图片,提出疑问:哪组白菜容易复挺? 思考问题 为本节第二课时做铺垫【板书设计】第三节 吸收作用一、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 周围溶液浓度〈 细胞失水【教学评价与反思】本节课内容为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原理,学生对此比较难理解。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萎蔫的小葱及自制泡菜引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视频、“拔河”示意图的展示,让学生多层面了解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原理,进而能真正理解该原理,突破了难点。在学生实验环节,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只给学生提供了萝卜块及能够称重的天平,故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均为通过萝卜块重量的比较来分析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条件,比较单一。如果能给学生提供多种实验材料(如:黄瓜、西红柿、土豆等)及实验器具(如:量筒、不同浓度的食盐水等),并给学生更多的实验时间,则能让学生多元化地进行探究活动。此外,由于学生操作天平称量不是很熟悉,实验时间比预想的要长,故后期知识的归纳体会十分仓促,原设计中高中内容《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视频也没有展示,只能留待下节课再给学生以微观体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