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涡虫行为研究的资料,让学生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2)通过对研究涡虫的实验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语言表达的能力;(3)通过列表比较“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比较、区分事物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4)教会学生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找,整理相关信息资料;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分析涡虫行为研究资料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逐渐形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在讨论研究涡虫行为的实验中,学会交流与表达,学会与他人合作;(3)通过学习“后天学习行为的意义”,让学生意识到主动积极学习对掌握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重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教学难点:分析涡虫研究的资料,概括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教学方法:以学生讨论为主,辅以教师的讲解,演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动物行为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演示:多媒体播放不同动物的各种行为的录像:雄鹰盘旋之中突然俯冲捕食野兔,两只雄性角斗,小鸟筑巢等精彩画面,导入新课:动物的行为二、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师生共同讨论:宠物的行为,导入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1、动物行为研究示例:涡虫的行为实验一讨论:(1)你认为实验中设计者对“涡虫为什么生活在小溪中的石块下方”这一问题作出了什么样的假设?(2)实验中实验者的控制因素是什么?你能预测实验的结果吗?(学生讨论,回答)点拨:实验者作出的假设是涡虫喜欢生活在黑暗无光的环境中。实验的控制因素是光照。2、对涡虫行为研究的实验二教师简单介绍实验过程;讨论:(1)实验2的步骤(1)与步骤(4)中,涡虫对强光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点拨:步骤1中反应是舒展身体。 步骤4中反应是收缩身体,是后天学习来的行为。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点拨: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行为,是和其他行为一同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经验等建立起来的一些行为。议一议:举出生活中你所知道的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例子课件展示:资料1:刚出生的小袋鼠只有人的手指那么大,眼睛还睁不开,它出生时掉在母袋鼠的尾巴根部,靠本能爬向母袋鼠的尾尖,再从尾尖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资料2: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有电极一臂时,它会受到电击,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蚓能够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问:对比分析资料1和资料2,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点拨:学习行为使动物不断的适应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的生存和繁衍,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讨论:请学生阐述两种行为的区别,完成表格: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形成过程 适应特征 进化趋势 三、灵活运用,巩固提高资料分析:①年幼的黑猩猩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自己的妈妈,学习生存的本领,利用一块地衣从石缝中汲取水液,还能学会利用一根沾水树枝,从洞穴中取出白蚁作为食物。②大山雀偷饮牛奶。③成年黑猩猩会从树上摘下宽大的树叶当伞用。可以拿到高处的食品。试分析并与同学交流一 下:年幼的黑猩猩、成年黑猩猩、大山雀的学习能力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点拨: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就越差,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强。四、随堂检测将下列动物行为归类:鱼类洄游 蚂蚁搬家 孔雀开屏 大雁南飞 狗辨主客动物表演 老马识途 望梅止渴课后作业:完成基础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