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遗传和环境》教学设计一、背景分析本部分知识选自八年级上册生物北师大版,第20章第5节《遗传和环境》。学生学习过第三节的知识,对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这三者的关系,以及变异的分类。概念分析基因型: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表现型:生物个体某一性状的具体表现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变异:不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仅仅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二、教学目标掌握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这三者的关系,并区别什么是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实例分析,总结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这三者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体会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理解难点: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四、设计思路从生活现象入手,回顾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再从分析几个生活中常见实例入手,总结归纳,整个过程,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生活实际与书本知识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现象分析本质,再得出相关结论。五、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图片实例六、教学流程1、导入2、解读目标3、概念复习4、合作探究5、展示、6、分析得出结论7、小结8、课堂练习七、教学过程导入老师:同学们还记得军训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吗?学生:累,热,晒黑了教师:我们都知道性状由基因决定,肤色也是基因控制的,那么军训有没有改变你的基因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习今天的知识。解读目标强调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概念复习用有耳垂和无耳垂复习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学生回答,教师强调。教师:基因型为AA的个体是否一定表现为有耳垂?学生:是教师:不一定,可以通过手术做成无耳垂,那么她的基因型会不会变成aa?学生:。。。。。(有回答会的。有回答不会的)合作探究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两个探究题4、总结变异的类型: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5、可遗传变异的应用6、小结a、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比较稳定,表现型容易受环境的影响b、环境既可以引起可遗传的变异,也可引起不遗传的变异,只有引起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变异才是可遗传的变异。课堂练习巩固知识,抽学生回答相应的练习题,并及时纠正易错知识。八、板书设计1、表现型=基因型+环境2、变异的类型a、可遗传变异b、不可遗传变异九、教学反思本节课知识,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各种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教师适当引导学习基因型、表现型、环境的关系,并得出结论,让学生感悟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概念之间的关联性。并能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