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考试内容及要求】掌握生物的性别是由染色体来控制的掌握XY型性别决定方式了解ZW型性别决定方式掌握伴性遗传、交叉遗传的概念熟悉色盲、血友病遗传的几种方式了解杂交优势的概念及在农业、畜牧业上的应用 一、性别决定 染色体种类 (1) 常染色体:与性别无关的染色体 (2) 性染色体:决定生物体性别的染色体 1. XY型性别决定(1)染色体分类常染色体:雌(女性)和雄(男性)个体相同的染色体,人的1~22号染色体性染色体:雌(女性)和雄(男性)个体不同的染色体,人的X和Y染色体(2)生物性别决定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生物的性别通常就是有型染色体决定的。类型:XY型性别决定 雌性个体 同型性染色体 XX雄性个体 异型性染色体 XYZW型性别决定 雌性个体 异型性染色体 ZW雄性个体 同型性染色体 ZZ(3)XY型性别决定遗传根据基因分离定律:雄性个体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可同时产生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Y染色体的精子,比例接近1∶1雌性个体卵原细胞只能产生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受精时两种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因而形成两种数目相等的受精卵XX和XY,比例为1∶1(4)存在范围:许多昆虫、某些鱼类、两栖类,所有的哺乳动物,人和许多雌雄异株植物,如:菠菜、大麻2. ZW型性别决定性别决定:ZW型性别决定 雌性个体 异型性染色体 ZW雄性个体 同型性染色体 ZZ存在范围:鸟类(包括鸡、鸭等),蛾、蝶类鳞翅目昆虫多数属于这一类型遗传图谱:XY型与ZW型两种不同性别决定方式的比较: XY ZW♂ 两条异型性染色体XY 两条同型性染色体ZZ♀ 两条同型性染色体XX 两条异型性染色体ZW后代性别 决定于父方 决定于母方动物类型 哺乳类、某些两栖类 双翅目和直翅目昆虫等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某些鳞翅目昆虫等 (三)伴性遗传1. 概念:有些性状的遗传通常与性别关联,这种现象称为伴型遗传。伴型遗传书写:在性染色体右上角用大写(或小写字母表示)如:色盲 X连锁隐性遗传 X b 血友病 X连锁隐性遗传 X h2. 色盲症:发现:道尔顿,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物理学家症状:色觉障碍,不能象正常人那样区分红色和绿色病理: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Y染色体上无此基因,伴随X染色体向后代遗传分布: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伴性遗传调查表明: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我国男性色盲发病率7%,女性为0.5%遗传病的发病率===×100%人类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女性 男性基因型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表现型 正常 正常 (携带者) 色盲 正常 色盲遗传方式:(1)色觉正常女性纯合子与男性患者婚配父亲的红绿色盲基因传女不传男(2)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中:儿子 1/2正常 1/2 红绿色盲女儿 都不是色盲,有1/2携带者儿子的红绿色盲基因一定是从母亲那获得(3)女性红绿色盲患者与男性正常婚配后代中:儿子全部是色盲,女儿是携带者(4)女性红绿色盲携带者与男性患者婚配后代中:儿子 1/2正常 1/2 红绿色盲女儿 1/2是色盲,有1/2携带者儿子的红绿色盲基因一定是从母亲那获得,女儿的红绿色盲基因父母双方各提供1/2遗传规律: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传来,以后只能传给他的女儿。这种遗传称为:交叉遗传3. 其他伴性遗传:伴性遗传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人类的伴性遗传(1)人类的红绿色盲、血友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的遗传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遗传方式相同。遗传系谱的主要特点为:① 人群中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患者,在一些发病率低的系谱中,只有男性患者。② 双亲无病,儿子可能发病,女儿则不会发病。③ 女性患者的儿子必患病。④ 系谱一般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2)人类的抗维生素D佝楼病为伴X显性遗传。其系谱特点为:① 人群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前者的病情可较轻。② 患者的双亲中,必有一个该病患者。③ 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将患病,儿子都正常。④ 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都各有1/2的患病风险。(3)人类男性外耳道多毛症是伴Y连锁遗传(或限雄遗传)。其特点是:患者均为男性,并且是父传子,子传孙,女性不会出现相应的遗传病症。人类血友病遗传X h果蝇眼色遗传 红眼基因X W 白眼基因X w雌雄异株植物 女娄菜 披针形叶X B 狭披针形叶X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