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图形图像巧变幻——图形的复制与粘贴》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五年级信息技术第二单元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对画图软件进行了初步的学习之后,进一步学习图形选定、移动、缩放、复制、粘贴等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画图”软件的使用。通过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美化家乡等任务完成建设美丽家乡的目标。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对画图软件进行了简单的学习,掌握了使用画图软件编辑图形图像的一些基本方法,对本课学习内容感兴趣。同时,他们又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热情需要充分激发。在教学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分配新鲜有趣并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以及热爱家乡的情感。三、教学目标1.掌握图形选定、移动、缩放、复制与粘贴的操作方法。2.在创作中灵活运用“透明选择”功能进行图形的移动和复制。3.提高学生构图、审美能力,增强社会责任,倡导文明行为,培养学生喜爱信息技术、热爱家乡的情感。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图形选定、移动、缩放、复制与粘贴的操作方法。教学难点:在创作中灵活运用“透明选择”功能进行图形的移动和复制。五、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演示法、 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六、教学准备云机房、课件、微视频、网络空间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2分钟)(电影视频片段欣赏45’)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讲述了中国五大地域的家乡故事。主人公用不同的方式建设着家乡,展示了家乡蓬勃发展的新面貌,书写了属于自己和家乡的故事。你心中的家乡是什么样的呢?生欣赏视频,并思考:心中的家乡是什么样的?生描绘自己心目中的家乡蓝图。今天我们就利用画图软件中图形的操作,共建美丽家乡。板书课题:图形图像巧变幻自主学习,探究新知(20分钟)师出示“共建美丽家乡”项目活动的思维导图生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知识完成三个任务,最终实现“共建美丽家乡”的目标。(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以“共建美丽家乡”项目活动主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掌握从哪些方面建设,并需要哪些知识与技能储备,为接下来的活动理清思路,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起项目活动框架,构建整体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乱扔垃圾现象时有发生(展示乱扔垃圾图片),这种行为既不文明,又影响环境,让我们的家乡变得不美丽了,而现在《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自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任务一:垃圾分类,倡导低碳生活,争当环保卫士。(移动和缩放)要求:自主学习微视频或锦囊,把垃圾分类放到相应的垃圾桶中。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形式(微视频、锦囊)完成任务。组长巡视,保证组内每位同学都能完成此任务。3.学生演示移动图形进行垃圾分类的操作。(教师机演示)4.学生回答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图形缩放和透明选择)5.师生归纳总结图形移动的方法。板书:选定图形是关键选定对象可移动(设计意图: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多种学习形式,掌握了缩放图形大小的方法和透明选择,解决了遇到的问题,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任务二:植树造林。(复制与粘贴)要求:将右侧的花朵和树木复制到左侧的绘图区域,形成森林和花海。学生通过微视频或锦囊自主学习复制与粘贴的操作组长巡视,小组合作完成任务。3.学生作品展示,师生评价。板书:先复制 后粘贴复制粘贴不分离(设计意图:从美学、数学的角度,思考种植的树木和花朵的大小、位置、数量,形成合理的构图、建设美丽的家乡。借助了数学知识解决植树造林中出现在问题。)(三)互动学习,展示交流(15分钟)任务三:美化家乡。要求:综合运用学习过的画图知识,共建美丽家乡,将完善后的作品,保存到网络空间,并对本组中1-2名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学生作品展示与点评。(设计意图:展示学生的作品,使学生通过成功的作品,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四)归纳总结,评价学习(3分钟)共建美丽家乡过程中,我们做了哪些努力?学生总结,教师及时肯定。(设计意图:通过归纳,让学生完成对本节课知识的建构,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并对学生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八、板书图形图像巧变幻选定图形是关键选定对象可移动先复制 后粘贴复制粘贴不分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