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1)理解和认同胚胎工程的意义。(2)通过精卵细胞细胞的形成和受精作用过程,认同生命来之不易,树立珍爱生命的观念。2.理性思维:(1)通过学生的对比总结,使学生能更深层次地理解精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同时能培养学生联系已有知识,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2)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构建“精卵发生—受精”的动态机制模型。(3)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能具象理解,最终抽象归纳出受精作用,逐步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科学探究: 通过阅读文字材料,进行卵子的形成和受精过程的流程图构建,使学生深入理解基础知识,并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4. 社会责任 认同胚胎工程建立及发展的意义,让学生树立科研意识,愿意投身于科研事业。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精子的变形和卵子的发生时间和场所。 2、理解受精作用的过程。难点:1、理解和掌握卵子发生的时间、场所。 2、理解受精作用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发生特大爆炸事故,方志英的独子庞题在天津港的爆炸中参与救援,不幸牺牲。经过四次艰难的试管婴儿尝试,方志英成功怀孕,并生下一对龙凤胎。孩子的名字也早已想好,意义就是“思念哥哥”。帮助到英雄母亲的试管婴儿技术就是我们的生物的胚胎工程中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那么胚胎工程是什么?试管婴儿这项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什么呢? 二、新课推进 (一)精子的发生 展示学生课前问卷调查的数据 ,根据学生课前的问卷调查情况,适度对减数分裂进行回顾。回答减数分裂成过程中精原细胞变成成熟精子的相 关问题: 1、精子的形成场所是哪里? 2、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名称的变化? 精子和卵细胞要结合,路程远,障碍多。精子细胞要经过怎样的变形才能成功找到卵细胞呢? 学生阅读教材P62,完成学案精子变形的内容:(阅读要点:1、精子细胞变形成精子的过程。 2.精子与精子细胞的对应部分) 学生活动一:上台对应精子的图摆放精子细胞的各成分。总结归纳: (二)卵子的发生视频播放卵子的发生视频,请学生思考:1、 减数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的时期。2、卵子受精的标志学生活动二:请学生找茬,重新对教师给出的卵子形成流程进行正确的排序。教师强调:初级卵母细胞的形成在胎儿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在雌性动物排卵前后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完成的学生活动三 :列表归纳精子和卵子形成的异同点(投屏展示学生学案并进行分析) (三) 受精作用(1)准备阶段学生通过阅读资,思考:1、 精子要怎样才能获得受精能力?(2)受精阶段 ① 精卵相遇 观看视频并思考: a.精子要穿越哪些结构才能与卵子相遇? b.精子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才能穿越这些机构? c.卵细胞会发生哪些反应?发生时间和作用是什么? 教师总结 1) 精子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带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第一道屏障)2) 精子进入卵细胞膜卵细胞膜反应(第二道屏障)②精卵结合观看视频并思考:a.雌雄原核是如何形成的?b.受精完成的标志?学生活动四:构建受精作用的流程图学生活动五:希沃小游戏:正误判断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胚胎的形成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所以希望同学们能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同时,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也是胚胎工程开展的理论基础。正是因为胚胎工程的发展,“失独”的英雄母亲才能实现心愿,重圆母亲梦。所以也希望同学们掌握好生物学知识,将来投身科研事业,去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帮助更多的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