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 求简单的经过时间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求简单的经过时间。(教材第53页例4、“试一试”)教学目标1.让学生利用24时记时法的相关知识和在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3.进一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难点:理解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的算理。教具准备课件PPT,图片,钟表、直尺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了解学生外出旅游所乘坐的交通工具。(2)出示一张飞机票和一张从北京到石家庄的火车票。(3)观察机票和火车票上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二、学习新课1.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例4。(1)已知条件:动画剧场从14:00开始播放,16:00结束。所求问题:《动画剧场》播放多长时间。学生独立思考,老师引导解题思路:求从14:00到16:00经过了多长时间,用减法计算,列式为16-14。(2)解题方法。(方法一)数一数。14:00和16:00都是24时记时法表示的,可以在钟面上数一数。从14时数到16时,时针经过2大格,也就是2小时。如图:(方法二)画一画。画一个线段图,每段表示1小时,如图:从14时到16时在线段图上经过了2段,就是2小时,即《动画剧场》播放2小时。(方法三)算一算。还可以用减法计算。用结束时间16时减去开始时间14时,即16-14=2(时),就可以求出《动画剧场》播放的时间是2小时。(3)归纳:在计算两个时刻之间经过的时间时,可以将两个时刻都用24时记时法表示,然后相减,所得的差即为经过的时间。2.画图求简单的经过时间。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试一试”。(1)已知条件:《智慧树》节目从8:10开始,8:40分结束。所求问题:《智慧树》播放多长时间。学生独立思考,老师引导解题思路:求从8:10到8:40经过多长时间,用减法计算,列式为8时40分-8时10分。(2)解题方法。(方法一)画线段图求经过的时间。因为1时等于60分,所以把下面代表1时的线段平均分成6份,每份代表10分钟,这样可以直观的数出经过的时间是3个10分钟,也就是30分钟,如图:(方法二)用减法计算。用《智慧树》播放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求出播放的时间。8时40分-8时10分=30(分钟)(3)归纳:画图求简单的经过时间时,选取的单位长度要适当,可以选取1小时、10分钟等不同的量度,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确定单位长度的大小。三、巩固反馈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1~5题。第1题:13-12=1(小时)17-15=2(小时)1+2=3(小时)答:每天借书3小时。第2题:百货商店:周一至周五:20-9=11(小时),周六、周日:22-9=13(小时);超市:周一至周五:22-8=14(小时),周六、周日:23-9=14(小时);快餐店:上午:9-6=3(小时),中午:13-11=2(小时),下午:9-5=4(小时),3+2+4=9(小时);饭店:14-11=3(小时),21小时30分-17小时=4小时30分钟,3小时+4小时30分钟=7小时30分钟。所以超市的营业时间最长。第3题:下午5时是17时。17-9=8(小时)答:这个博物馆每天开放8小时。第4题:12时25分+35分钟=13时答:结束时间为13:00。第5题:10小时四、课堂小结1.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2.谈谈在求简单的经过时间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板书设计求简单的经过时间1.在计算两个时刻之间经过的时间时,可以将两个时刻都用24时记时法表示,然后相减,所得的差即为经过的时间。2.画图求简单的经过时间时,选取的单位长度要适当,可以选取1小时、10分钟等不同的量度,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确定单位长度的大小。教学反思1.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哪个电视节目播放的时间比较长,你是怎么知道的,从而引入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并让学生推算。要引导学生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先独立计算经过时间,再与同伴交流、共享。只要计算方法比较合理,而且计算结果正确,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2.求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是教学的难点。可以画出线段图,直观地显示数量关系以帮助理解,也可以启发学生运用分段计算的方法或假设的方法求得结果。备课资料参考典型例题准备【例题】一个路口有一块禁止车辆通行警示牌(如图),根据上面的信息,你知道一昼夜里有多长时间允许汽车通行吗?分析:根据禁止车辆通行警示牌的信息可知,7:30至20:30禁止通行,这两个时间的差就是禁止通行时间,那么一昼夜里有多长时间允许汽车通行时间就是24时减去禁止通行时间。解答: 24时-(20时30分-7时30分)=24时-13时=11(小时)答:一昼夜里有11小时允许汽车通行。解法归纳:此题考查了时间的推算,禁止通行时间=结束禁止通行时刻-开始禁止通行时刻;一昼夜里允许通行时间=24时-禁止通行时间。相关知识阅读中国古代的记时单位我国古代有自己独特的记时方法和记时仪器,由此遂产生了自己独特的记时单位——时、刻、更、点。一、时:指时辰,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并有古代的习惯称法。时辰的起点是午夜。北宋时开始将每个时辰分为“初”“正”两部分,分十二时辰为二十四,称“小时”。二、刻:古代使用漏壶记时。大约西周之前,古人就把一昼夜均分为100刻,在漏壶箭杆上刻100格。折合成现代记时单位,则1刻等于14分24秒。“百刻制”是我国最古老、使用时间最长的记时制。到了汉代,在使用“百刻制”的同时,又采用以圭表测量太阳射影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太阳方位记时”法。明末清初,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在采用十二时辰的同时,也兼用一天二十四小时的记时法。由于百刻制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不好计算,又先后改为96刻、108刻和120刻。到了清代才正式规定一昼夜为96刻,每个时辰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和下四刻。三、更: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五个班次,按时更换,叫“五更”,由此便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戌时为一更,亥时为二更,子时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其对应如下:一更天:戌时 19:00-21:00二更天:亥时 21:00-23:00三更天:子时 23:00-01:00四更天:丑时 01:00-03:00五更天:寅时 03:00-05:00四、点:古代使用铜壶滴漏记时,以下漏击点为名。一更分为五点,所以,一点的长度合现在的24分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