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2)比较完全变态发育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昆虫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2)通过蝗虫防治的问题,培养学生将概念应用于实践的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1)认识昆虫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危害,养成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2)通过对蝴蝶的发育过程学习,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努力拼搏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讲授四、教学过程(一)引入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回顾古代“丝绸之路”,指出丝绸之路的纽带——蚕,引出本节课题。(二)新课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家中有没有养蚕的?让养蚕的同学简单介绍养蚕的经过。播放视频:蚕的生命周期,提出问题:(1)家蚕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哪几个时期?(2)家蚕的幼虫和成虫相比,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区别大吗?有哪些区别?同学们认真观看、思考,师生共同总结蚕的发育过程。指导学生阅读外骨骼内容,师生共同总结外骨骼的作用。开展活动:比较家蚕的幼虫和成虫有何差别?学生思考,列表比较,得出结论:家蚕的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较大。提出问题: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中曾写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蚕吐完了丝就真的死了吗?你能通过更改其中两个字使之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性吗?学生讨论思考,回答问题,教师点评。播放视频:2016年10月20日,跟随神舟十一号上天的蚕宝宝活动视频,巩固蚕的发育知识,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2、教师出示蝗虫的照片,投影出蝗虫的生活史,教师出示问题:(1)蝗虫的幼虫和成虫有哪些差异?(2)蝗虫的生长和发育经过了哪几个时期?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蝗虫生活史的图片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总结。3、教师结合两种昆虫的发育情况介绍变态概念,师生共同总结出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和蝗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开展活动:比较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学生讨论、思考,总结出两者的区别:完全变态的昆虫的发育过程主要有“蛹”的发育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之间有很大差异。4、分类介绍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展示蝗虫危害的图片,教师出示讨论题:蝗虫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农业害虫,飞行能力很强,消灭它很困难,根据学过的知识,你认为选择什么时期消灭蝗虫效果最好,并说明理由。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教师点评。5、学生总结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课堂练习。6、课后引申:毛毛虫的蜕变毛毛虫能实现梦想的翅膀,与它的努力和拼搏是分不开的,青春年少的你们,也有美丽的梦想。在实现梦想的旅途中,请记住毛毛虫的启示:爱拼才会赢!播放歌曲《爱拼才会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