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4练习七复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画法。2、理解和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画法。3、理解去掉最高分,去掉最低分求平均数的意义和方法。4、体会统计的思想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加强合作学习的意识。课时安排1课时三、复习重难点: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四、教学过程: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一)知识梳理1、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包括( )、( )、( )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4、平均数的意义( )。5、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6、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异同点( )。7、以前的平均数和现在的平均数的区别( )。(二)题型、方法归纳A、出示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解决的问题。1、老师统计了本学校六年级男、女生的人数,记录如下。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男生/人 80 72 77 82 76 78女生/人 75 82 80 76 74 80请用统计图表示各年级男、女的人数情况。根据左面的统计图你得到什么信息?(1)学生回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步骤。(2)合作完成统计图的制作。(3)汇报展示。(4)教师进行总结。B、出示用者先统计图解决的问题。2、下表示2006—201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情况)把统计图补充完整。(2)你从图中获得了那些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算一算2010年城镇居民旅游人均消费比2006年增长了百分之几?农村 呢?(1)学生回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步骤。(2)合作完成统计图的制作。(3)汇报展示。(4)教师进行总结。(三)重点精讲C、出示求平均数的应用题。3、学校举行个唱比赛,8位老师给同一位同学的打分如下。(满分10分)请采用一种方法给出去这位同学的合理分数,并说出你的方法合理的理由。学生回忆求这类平均数的方法。合作完成本题。小组展示。教师小结。(四) 归纳小结本节课你有啊什么收获?1、如果我们需要看到几个事物的数量和大小,就要选择条形统计图。如果需要观察一个事物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就选择折线统计图。3、平均数具有代表性,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五)随堂检测1、去年某地冰箱和热水器每月的销售情况统计图(1)两种电器销售量相差最大的是那个月?(2)简单描述一年中冰箱销售量的变化情况。热水器呢?(3)冰箱和热水器的销售情况有什么不同 ?(4)那种电器的销售量一直很稳定?2、张叔叔有两块同样大小的玉米地。2001—2007年A、B两块地玉米产量统计图(1)哪块地的产量高一些?(2)你觉得哪块地的产量有可能还会提高?与同伴说一说?3、诗歌朗诵比赛中,评委老师给吴萌打出的分数如下表:(1)在评委老师给出的分数中,最高是多少分?最低呢?(2)按照比赛的规则,计算选手的平均得分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你能按规则计算吴萌的平均分吗?板书设计练习七如果我们需要看到几个事物的数量和大小,就要选择条形统计图。如果需要观察一个事物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就选择折线统计图。平均数具有代表性,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作业布置课本89页第一题91页第六题。七、教学反思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分三部分,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平均数再认识。为了在复习中做到查漏补缺,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知识的梳理和典型例题三个。让学生在回忆过去知识的基础上,合作探究,进一步加深多统计头和平均数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