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尺》。“比例尺”是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节课,要通过在生活中的应用,把握比例尺的内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认识两种不同比例尺的表示形式——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比例尺的内涵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在学习时,对于比例尺的本质——比例尺是一个比,往往容易因为名称的误导产生歧义。比例尺前项或后项为1,而产生的计算上的易错点,都是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 教科书设计了讨论“淘气和笑笑画的平面图”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比例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课堂上我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经历“比例尺”知识的形成过程。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三、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必要性,感受数学的力量,激发学习数学兴趣。为此,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学会 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并能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3、让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掌握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四、教法、学法现代教育家认为:“课堂教学,不应把学生当作“收音机”,只接收信息。而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氛围。提供“舞台”,让学生亲身去体会、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去交流”。本节课我主要采取“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通过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必要性,从而掌握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在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利用乘除法的意义,自主探究,常识解答。总结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只小蜗牛夸下海口说:我从阜阳到北京只要26秒钟,小蜗牛能做到吗?(出示课件)(设计这个问题目的: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二是认识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为新课做好铺垫。)自学独学,展示自学目标:(1)观察书中的示意图,淘气和笑笑的画法,谁画的图 更合理,说明理由。(2)笑笑画在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多少厘米?(3)什么叫比例尺?比例尺中的量各表示什么意思?(设计目的:使学生带着目标,有目的、有准备地进行自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使教学变得更加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显示出来了)。三、合作交流(课件出示)(1)小组内说一说淘气画的示意图不合理的原因。(2)笑笑所画的图用的比例尺是多少?(3)求比例尺要注意什么?(4)比例尺的特征?(5)比例尺有几种表现形式 3、展示交流a.说一说淘气画的示意图不合理的原因。笑笑所画的图用的比例尺是多少?什么叫比例尺?比例尺中的量各表示什意思?(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学情况,要求小组每个同学都要说。并指名说说他们回答优缺点,给以评分)。b.求比例尺要注意什么?比例尺的特征?(方法同上)教师强调:求比例尺一定用图上距离作比的前项 。比例尺的前项是1我们把它叫缩小比例尺。。(学生在借助“图形的放缩”中经验,还有上面的操作练习,已形成对比例尺的初步印象,在此引导学生大胆说出对比例尺含义的理解,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表达方式理解比例尺。)c.学生展示:在笑笑的图上标出社区活动中心位置。d.比例尺有几种表现形式,你能把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吗?(方法同上)e.学生自编一道求比例尺的题目并解答。四、评价总结:(1)谈谈自己的收获和质疑?(有没有放大比例尺呢?)(2)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五、拓展延伸:1、北京到广州的实际距离大约是1920km,在一幅地图上量得这两地间的距离是20cm。这幅地图的比 例尺是多少?2、。奇思从地图上量得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大约是3cm。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约是多少千米?3、我们的学校长260米,宽200米,你现在可以把它的平面图画在你的本子上吗?(通过练习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与生活,使学生更加明确比例尺概念的外延,加深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板书设计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数值比例尺 线段比例尺教学反思《比例尺》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点:情境再现,出示动画情景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动手操作中得出概念。通过让学生设计制作校园平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如何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如何计算数据,如何作图等。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认识缩小比例尺,针对学生们得到的很多结论,我将他们的作品一一展示给同学们看,课堂充满了探索的气息。3、适当点拨,大胆放手。新课标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如何充当号者一角色呢?我认为,教师既然是引导者,教学中的讲解和点拨是必需的,教师既然是组织者、参与者,讲解和点拨又应是适时适度的。4、对于学生的理解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评价。以人为本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数学学习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既要尊重学生的数学的不同理解,又要尊重学生的数学思维成果。在教学中,求比例尺时,学生出现了多种求法,我就循着学生的思路展开教学,我和学生在认真倾听学生讲解的同时,对不同的方法加以肯定与评价,得出求比例尺的基本方法,并且说明,学生可以有自己不一样的解法,但要注意书里的规范与完整。通过这一系列的设计,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探究,对本课的问题掌握较好,对比例尺也进行了多角度的认识,对其应用价值也进一步得到体验,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