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物进化的学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加拉帕戈斯雀进化的原因。2.说出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及其意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运用资料比较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过对《达尔文进化论》视频的观看学习达尔文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勇于质疑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1.说出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及其意义;2.描述加拉帕戈斯雀进化的原因及过程。难点:说出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及其意义。【教学方法】讲述法与启发法相结合【板书设计】生物进化的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遗传和变异 自然选择 生物进化适者生存【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达尔文的科学研究、著作等资料。教师准备:有关达尔文生平事迹、科学研究、著作等资料。自然选择事例和古生物化石图片等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游戏导入:认祖归宗。展示图片,让学生判断A和B分别是哪种生物的祖先。然后让学生区分出祖先和其后代的不同点,让学生初步建立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生物的其形态如体色、体形、结构都会发生改变。通过设问:“生物进化的动力什么?”引入新课。(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课题)新课(一)探究加拉帕戈斯群岛地雀进化的过程、原因1.展示多组图片:道狐和北极狐一定的、残翅的昆虫。2.设问:为什么北极狐和赤道狐的耳朵大小不同?为什么经常刮大风的岛上昆虫都具有残翅?3.引导学生发现生物都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适应其生存的环境相适应,环境不同同种生物的形态结构会有所不同。4.探究加拉帕戈斯群岛地雀进化的原因和过程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有共同的祖先,可是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却各不相同。(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示思考题,引导学生说出喙的不同可能与取食不同事物有关。(2)设置情境:假设地雀生活的地方只有仙人掌,一种雀的喙无变化,一种凿状,一种尖而长,哪一种地雀更容易生存下来?最后让学生尝试说明地雀是如何从同一种取食昆虫的地雀进化而来的。(3)引导学生讨论:在达尔文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5.出示长颈鹿进化的图片,让学生试着分析长颈鹿长颈形成的原因。小结:让学生尝试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过渡:关于生物进化原因很多科学家都进行了研究,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达尔文,他对生物的进化也进行了解释。(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1.播放视频《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学生观看视频感受达尔文的科学探究精神,认识到科学探究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勇于质疑的精神。2.达尔文对其进化理论---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设问:从这个视频里都说了什么?(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1)繁殖力强(2)展示两组组资料:如果每一头雌象一生产仔6头(30—90岁),每头活到90岁,750年后总数可达1900万头。桃蚜一年可繁殖20至30代,据有人推测,棉蚜在6~10月的150天中,所繁殖的多达6万亿,如果把它们头与尾相接起来,可绕地球3圈。提问:从资料里你得出了什么?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的繁殖能力很强。设疑:这么强的繁殖力会带来什么问题?(3)生存斗争师生互动:一只雌蛙能产4千个左右的卵,卵受精之后发育成成蛙的,只占这些卵的5%左右。在同一片森林的树木必须获得足够阳光和水分才能生长。如果一棵树非常矮小,它就有可能因不到阳光而被“饿死”。 食性相同的动物常常要互相争夺食物,身体强壮的个体能够得到足够的食物,而弱小的个体则由于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而死亡; 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捕食与反捕食斗争,强壮、敏捷的食草动物能够避开食肉动物的攻击而生存下去,并繁衍后代,而弱小、攻击力弱的食肉动物会因为没有食物而死亡。设问: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食物、空间等。设问:生物在有限的生存条件下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展示生存斗争的图片。(4)适者生存设问:在生存斗争会出现什么结果呢?结合材料2和加拉帕戈斯群岛地雀形成过程使学生明白只有更加明白只有更加能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够生存下去,得出适者生存。(5)遗传变异设置情境:如果当年迁徙到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中没有出现其他的类型会怎么样?引导学生意识到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小结: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生物进化是自然择的结果(三)其他生物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已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这100多年来,随着新的考古证据的不断发现,达尔文的经典进化理论得到补充和发展了,但同时也不断面临着挑战。发展:列出其他生物进化学说。挑战:播放我国1984年在我国云南澄江帽天山地区发现的地区古生物化石类群视频。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什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下英国工业污染区的桦尺蛾出现“黑化”的现象。3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