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预防传染病课标描述及相关要求:健康包括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学习有关青春期生理和保健、传染病和免疫、医药常识等知识对健康地生活有重要意义。按照是否有传染性,可将疾病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具体内容 活动建议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 调查当地的主要传染病。 收集(包括从报纸、书刊、网络)有关艾滋病的资料或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宣传。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2、认识病原体;3、阐述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的三个环节;4、描述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措施;5、理解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能力目标:1、观察某些传染病的病原体;2、分析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和控制措施;3、分析常见传染病预防方法的理论依据。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增强自我保护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教学难点: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课前准备:人类常见疾病图片,近年来爆发的传染病病例,收集相关传染病病例的图片资料。制作教学用课件。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由分析学生比较熟悉的人类的疾病入手,学生先感性地分辨其中的传染病,引发思考:什么是传染病?用曾经爆发过的传染病,说明传染病的特点及危害,学生具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希望了解传染病为何会流行,又如何做好预防措施等等。通过对几种常见传染病的了解,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组织引导 学生活动 达成目标 个性设计新课引入 1、回顾上一节学习的健康的概念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2、很多人都会患病,列举常见的人类疾病。 学生根据健康的概念和标准,知道人一般都会患病。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常见疾病中哪些是传染病。 通过学生判断疾病类型,引出对传染病的学习的求知欲望。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 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传染病?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 掌握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病原体的概念及种类 在传染病的概念中,学生有疑惑的就是“病原体”的概念,这是,提出什么是病原体?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回答出病原体的概念。了解病原体生物的类型有: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掌握病原体的概念和病原体的类型。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的三个环节 学生阅读教材P109-110,找出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的三个环节,以及各环节的定义。 学生阅读教材,找到以下内容: 1、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群的途径。 空气传播 水和食物传播 接触传播 土壤传播 生物媒介传播 3、易感人群: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理解并掌握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的三个环节。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措施 指导学生在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的三个环节的基础上,分析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措施。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归纳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措施: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理解并掌握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措施。常见传染病病原体及传播途径,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10至P112,找出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主要预防方法。 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见板书设计)。 了解常见的传染病及预防措施。课堂小结 1、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 2、病原体的概念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4、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措施 5、常见的传染病的病原体及传播途径 6、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方法分析巩固训练 教材P112,思考与练习。课后反思:板书设计:第2节 预防传染病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病原体的概念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措施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传染病 病原体 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蛔虫病流行感冒肺结核病毒性肝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