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3章 第3节 人体免疫(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3章 第3节 人体免疫(教案)

资源简介

人体免疫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会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能说出计划免疫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三道防线的资料分析活动,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2.通过对三道防线及免疫功能的概括,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3.通过收集疫苗的资料活动,提高学生资料分析、整理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我国计划免疫的了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人体的三道防线。
2.人体的免疫功能。
3.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4.计划免疫的意义。
【教学难点】
1.三道防线的理解。
2.免疫功能的辨证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你听说过器官移植吗?当一个人肾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医生是否可将任何一个健康人捐献的肾脏移植给病人呢?(提示:会有免疫反应,这是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的结果。)人体这种识别功能是好还是坏呢?流感爆发时是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得流感呢?为什么?你打过预防针吗?为什么打预防针能预防某种传染病?
二、合作探究
互动1:引入人体的三道防线
明确:人之所以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地生活,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那么,究竟是哪三道防线呢?他们是如何抵挡和消灭入侵的病原体的呢?
学生读书,开展资料分析活动,总结归纳人体的三道防线。
互动2:资料分析1第一道防线
明确: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这说明皮肤具有什么功能?
(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被皮肤的分泌物所杀死;说明皮肤有杀灭病菌的功能)
病原体在入侵时,首先遇到的是皮肤。所以它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仅仅是皮肤吗?皮肤是怎样防御病原体的入侵的?
学生读书回答。并举例,如烫伤的皮肤易感染。所以要勤剪指甲、勤洗澡、换衣、洗头。以防生病。
互动3:第二道防线
明确:如果病菌一旦突破第一道防线,人是否就会生病呢?
学生阅读资料2,讨论回答问题2
(当人体虚弱,免疫力下降时,或当人体皮肤受伤时,病菌能够侵入人体)
人体第二道防线的“卫兵”是谁?它们主要分布在哪些器官中?(是吞噬细胞,还有体液中的杀菌物质。主要分布在血液、淋巴液等组织中以及胸腺、淋巴结、脾脏中)
这两道防线是不是只对某种病原体起作用?(不是,这两道防线不止对某种病原体起作用,而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作用,这种免疫不具有特殊的针对性,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学生读书,明确非特异性免疫。(皮肤的屏障作用、泪液唾液的杀菌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互动4:第三道防线
明确:如果某种病原体比较强,突破了人体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人体就束手无策了吗?(不是,人体还有第三道防线)
引入抗体的概念: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抗体是在后天获得的)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能保卫人体的健康,是在抗原、抗体和吞噬细胞三者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互动5:免疫的三个功能
指导学生看书,观看卡通画,概括出免疫的概念。并从中分析出免疫的三个功能。明确免疫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有益,也有不利的一面,如过敏反应、器官移植。
互动6:计划免疫
了解一些疫苗的名称及可以预防的疾病。
通过观察课本插图,明确党和政府对人民健康的重视,从而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
了解计划免疫的意义。
【板书设计】
人体的免疫功能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非特异性免疫)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非特异性免疫)
3.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
二、免疫的功能
1.免疫的概念
2.免疫的功能
(1)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2)清除体内的衰老、死亡和损伤细胞
(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3.辨证地看待免疫
三、计划免疫
2 /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