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2 单元 编程计算2.1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一、项目简介项目主题 “最强大脑”游戏项目背景 同学们课前做了有趣的“最强大脑”游戏,从而有想用计算机编写“最强大脑”游戏的需求。本节我们将围绕“最强大脑”项目展开学习。本项目主要包含“表示游戏的算法”和“用 Python 语言实现游戏”两个任务。通过整个项目的实现,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对应教材 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信息技术必修 1《数据与计算》第二 单元《编程计算》第一节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二、课程标准及目标分析【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意识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计算思维依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设计算法,了解流程图的规范表示方法,学会使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的方式描述算法,了解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习惯;掌握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操作技能。信息社会责任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与能力,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课程标准要求】掌握一门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能设计简单的算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程序调试与运行的方法。【学业要求】依据解决具体问题的需要设计算法,掌握算法的相关知识;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节作为编程计算单元的起始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对学生编程水平要求不 高。从生活实例出发,先通过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概述算法的概念与特征,运用恰当的描述方法和控制结构表示简单的算法。通过“最强大脑”游戏程序, 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乐趣,掌握程序调试与运行的方法,形成良好的编程习 惯。本节先带领学生探究“最强大脑”游戏,体验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然后让学生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步骤,理解算法的含义,学会如何使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描述算法,进而了解流程图的三种基本结构及其标准化表示方法,算法设计和程序设计之间的关系。再通过运行已经编写好的“最强大脑”游戏程序,让学生熟悉 Python 语言环境,感受编程的魅力,从而对编程有一些感性认识,最后简单了解程序设计语言发展历程等基本知识。【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有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学习什么是算法和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以及算法的描述方法,具备一定的算法基础和归纳总结能力。【教学策略】任务一包括使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和使用流程图描述算法两个活动。教师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知识,进一步理解算法。通过讨论分析“最强大脑”游戏的实践活 动,让学生了解了设计算法,初步体会算法的魅力,接着介绍算法的概念以及描述方法,讲到算法描述方法时,引出了使用流程图可以方便的描述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此处是本节的重点,教师采用逐步引导学生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突出重点。教师引导学生将自然语言表述的“最强大脑”算法用流程图表述出来,体会两种描述方法的特点, 此处是本节的难点,这里,教师通过设计这个游戏整个算法的模块化流程图,然后将各个部分逐级细化,完成小任务的流程图,之后再进行组合,采用这种方式来突破难点, 从而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任务二主要包括用 Python 语言运行程序和借助流程图分析代码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运行“最强大脑”游戏的程序,体会整个过程,这样就使该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让该节内容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第二个活动重在让学生借助流程 图,进一步读懂程序代码,弄清楚流程图与代码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生自己编程打下基础。【教学重点】算法的表示及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教学难点】用流程图表述算法。【教学目标】通过探讨表示游戏的算法,了解如何使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描述算法时,进一步理解算法三种基本结构的流程图。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熟悉 Python 语言的开发环境,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在项目活动中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资源列表】资源名称 清单及描述 形式(类型) 来源课件 2.1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演示文稿 教师制作网络课程 线上课程 教师制作微课 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过程 教师制作软件工具 Python3.*、Excel、画程等 软件 互联网(环节解决的问题出题答题输出结果) (环节解决的问题出题显示物品和编号10秒答题给出物品,回答编号,统计答对题数输出结果输出答对题目的数量)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项目准备】 学生课前做“最强大脑”游戏。 积极参与 学生亲身体验其中乐趣,激发 学习兴趣【项目引入】 “最强大脑”游戏。 积极参与 渗透信息意识,学生主动学 习,创新实 践。【项目规划】 学生思考“最强大脑”的游戏分成几个环节? 出题 答题 输出结果 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的需 求,分析已有信息,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后面用流程图解决问题打下基础。环节 解决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出题 显示物品和编号 10 秒 显示游戏规则、物品及其编号 10 秒 清屏答题 给出物品,回 1.给出一个物品名称答编号,统计 2.回答编号答对题数 3.如果回答正确,答对的题数加 14.重复以上步骤,直到答完 5 道题输出 答对题目的数 输出答对的题数结果 量算法的含义及其描述方法(自然语言描述法和流程图描述法),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逐层细化游戏的流程图运行程序体验感受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优势和一般过程【项目实施】 教师分析问题,学生思考实现“最强大脑”游戏的步骤,学生尝试完成课本的表格 2.1.1。 教师讲解算法的含义,学生理解相关内容。 学生尝试用自然语言描述“最强大脑”游戏的算法,继续完善课本的表格2.1.1。 教师给出问题的算法描述,点评学生的描述情况。 算法的描述方法有:自然语言描述法和流程图描述法等。 学生了解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流 程图。 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针对不同的问题,学会用自然积极参与 语言和流程分析问题 图 描 述 算法。学生在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的基础上,尝试用流程图来描述算法,实践绘制流程图(出题,答题和输出结果)。 学生逐级细化“最强大脑”游戏的流程图。 学生画出完整的游戏流程图 共同点评学生完善的流程图。 由于流程图不能直接在计算机上运行,这时需要使用计算机能理解的程序设计语言,将算法表达成程序。 运行程序 教师介绍 Python 的安装及运行环境;教师给出已经编写好的程序代码, 学生运行代码。 借助流程图分析代码 学生阅读程序,找出“最强大脑” 游戏流程图中的虚线框对应代码的行号。 学生尝试修改部分代码,提高游戏难度,对游戏进行升级,观察程序运行的变化,学生展示游戏运行情况,教师根据情况进行指导。 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经历了从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到高级语言的发展过 程。 探究实践展示汇报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提升思维,形成学科方法。【项目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在 UMU 网络平台中完成学业评价(课后完成)。 总结 营造多元、开放、尊重的 评 价 氛 围。【教学板书设计】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自然语言算法的描述方法流程图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反思性教学改进】在课堂教学的开展中,我们老师要能够因材施教,因为每一个学生群体都存在学生水平的差异,如何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都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果的优劣。这节课在充分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之上,针对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提炼出研学案,力争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教师有意识的优化教学而受益,只有这样,教学才具有广泛性的实践与推广的意义。唯一不足的是拓展任务的设置难度可以再适当地提高,感觉并不能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需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