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复式统计图》单元分析一、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事例,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会用简单复式统计图来描述数据。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体验复式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3.在统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发展数据分析观念。4.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5.通过参与“爱护眼睛”的统计活动,增强保护眼睛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共安排了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了卫生部、教育部联合调查的我国中小学生近视患病信息,以此引起学生对有关患近视事情的关注,并通过研究“你能设计一个调查表,调查一下人们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吗”的问题,引入对设计调查表和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某地区城镇与农村各100名学生患近视情况统计表。引导学生根据此表分析城镇和农村学生患近视人数的变化情况,引入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学习,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作出分析与判断。’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是在学习了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之后安排的。认识复式统计图既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又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1.素材的选取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快速上升,患近视的年龄大大提前,这是家长和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通过调查、统计学生患近视的情况,展开对统计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引起学生对这一社会问题的关注。2.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小课题研究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形式,可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教材提供的文字信息旨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展开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根据实际需要设计调查表记录数据——将数据进行整理——助统计图来描述数据——呈现研究成果”的全过程,使学生初步感受小课题研究的方法。3.突出了学习复式统计图的必要性。复式统计图的学习是建立在单式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为复式统计图的学习设计了问题情境:为更清晰地看出中小学生和家长开始患近视年龄的变化,可以想办法将两幅单式统计图合起来。这样编排较好地体现了学习复式统计图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二)单元学与教建议1.找准知识的起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认识了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能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教学本单元内容时,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找准知识的起点,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比较类推中实现对新知识的建构。2.注意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分析判断”的全过程,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学生只有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运用统计手段解决问题的能为才能培养起来,统计观念才能逐渐形成。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活动,引导学生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主动参与研究活动,在开学初就让学生进行调查、搜集数据,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初步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3.在统计教学中,注意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用统计手段分析与解决问题,需要的数据应真实、有效。只有收集到真实的数据,才能借助数据正确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统计教学不能只关注知识的学习,要在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态度。4.本单元建议课时数:5课时。3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