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第1课时)教学目标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2.说出各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3.尝试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4.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2.说出各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教学难点】“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探究活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图片】展示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以及航天食品图片,学生阅读“想一想,议一议”。 学生观看图片阅读资料并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联系实事热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提出问题】给航天员带到太空的食物中,至少应该含有哪些成分?为什么需要这些成分呢?【展示图片】展示食品包装营养成分图,展示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食物营养物质的种类。【师生总结】航天员的食物中至少应该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这6类物质,因为它们是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环节二 讲授新课: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 【讲解】我们在学习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的时候已经知道,细胞生活所需要的物质就来源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中哪些营养物质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呢? 学生能够回答出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能够提供为细胞的生活提供能量。 回顾旧知,串联知识。【思考1】为什么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时,往往需要静脉注射葡萄糖。 请同学们分析以上内容说明了哪种营养物质的作用? 学生表达交流葡萄糖属于糖类。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补充讲解】糖类的组成以及分类(葡萄糖、蔗糖、淀粉、麦芽糖),强调食物来源和糖类的作用是主要的供能物质。【思考2】为什么病人几天不吃食物,身体会明显消瘦。 【补充讲解】脂肪的作用和食物来源。强调脂肪是人体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 糖类摄入=糖类消耗,那么脂肪的形成就较少; 糖类摄入>糖类消耗,脂肪的形成较多; 糖类摄入<糖类消耗,脂肪会消耗。 脂肪就像一个“仓库”,多了存,少了用。【思考3】为什么大病初愈、伤病员和青少年及儿童要多吃奶、蛋、肉。 学生分析奶、蛋、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讲解】蛋白质的作用: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有助于人体的身体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展示肌肉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以及血细胞的血红蛋白图片。) 蛋白质也能被分解,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供能顺序:1糖类→2脂肪→3蛋白质)【补充介绍】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以及蛋白质的食物来源:豆类、肉类、蛋、奶。【过渡】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能够提供能量,那食物中到底有多少能量,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测定呢?环节三 讲授新课: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问题驱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0-21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通过什么方法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测定时应选用什么样的实验材料呢? 我们选用的实验材料是否需要质量相同?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展示视频】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花生种子)的演示实验。 学生观看视频,注意实验操作过程和方法。【学生活动】进行学生实验,测定花生种子(或其他易燃烧的种子)的能量。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进行巡视并指导,注意实验安全(酒精灯的使用等),提示进行充分燃烧。 学生动手实验操作。 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操作能力。【观察实验现象】不同小组交流温度计的变化,分析思考如何计算出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小组展示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展示表格】展示各小组实验结果。 讲解能量的计算公式并计算相应能量: 该粒种子测定出的能量(J)=水量(mL)× 温差(℃)×4.2 J/mL·℃。 一克种子含有的能量(J)=水量(mL)× 温差(℃)×4.2 J/mL·℃÷种子的质量(g)。【提出问题】 1.实验一次的结果准确吗?如果有误差怎么办? 探究实验只做一次可能有误差出现,结果不准确。多次重复实验,计算平均值,减少实验误差。 2.理论上说100 g花生的能量是1247 kJ,某小组做的是测定花生仁含有多少能量。该组发现测定的数据小于1247 kJ。分析实测能量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减少的原因是热能的散失,以及种子燃烧不充分。 学生进行交流分析。 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实验的能力。【过渡】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食物中确实含有能量,但是食物因含有不同种、不同量的有机物,因此蕴含的能量多少不同。【展示表格】展示常见食物成分表,比较不同食物的能量以及所含有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含量。【讲解】每克糖类贮存的能量平均为17 kJ;每克脂肪贮存的能量为38 kJ;每克蛋白质贮存的能量为23 kJ。环节四 拓展延伸 【一杯奶茶里的脂肪和能量】 学生阅读资料。 进行知识拓展,关注饮食健康。环节五 总结 【概念图】请同学们以概念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总结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学生总结梳理知识框架。 培养学生绘制概念图以及思维导图的能力。环节六 随堂练习 【例题讲解】讲解两道课堂练习。 学生思考作答。 对主要内容进行考查,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第2课时)教学目标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2.说出各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3.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2.说出各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教学难点】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2.说出各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回忆旧知, 引入新课 【知识回顾】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 巩固旧知,导入新课。【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食物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作用。在食物的六大营养物质中,除了糖类、脂肪、蛋白质是有机物外,还有另外一种简单有机物维生素,那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先来阅读两个小资料。环节二 讲授新课: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展示资料】 小资料1-教材P23维生素的故事。 小资料2-佝偻病及其预防。 (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现认为确保儿童每日获得维生素D是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的关键。) 学生阅读资料。 通过资料联系生活实际,认同维生素的重要作用。【讲解】维生素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在人体内含量极少,绝大多数都是人体自身不能制造的。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组织的主要原料,也不是供应能量的物质,它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的种类有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D等。【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其他种类的维生素吗?如果缺乏维生素会对身体造成怎样的影响? 学生表达交流。【展示图片】几种维生素的主要食物来源。 学生补充一些维生素的食物来源。【表格梳理】几种维生素的缺乏症状和食物来源。 强调: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绿色蔬菜、瓜果和胡萝卜等食物中却含有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明确维生素的缺乏症和食物来源。【过渡】在常见的食物成分表中除了含有各种维生素外,还有钙、铁、锌、磷等无机盐。【提出问题】无机盐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如果缺乏无机盐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怎样的影响呢?【展示资料】 小资料1-骨质疏松症(作为“静悄悄的流行病”,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表现是疼痛、 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通过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 骨质疏松症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 调查显示,我国40-49岁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2%,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0%。) 小资料2-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病因最主要的是缺碘。碘是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化学成份,一般都是从食物、水及食盐中摄取的。近海居民也可能从空气中获得少许。 每日生理需碘量,一般认为成年人约100~150 μg、青少年约200 μg、儿童约75 μg、婴儿约30 μg,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则要高达400 μg。) 学生阅读资料。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无机盐即无机化合物中的盐类,旧称矿物质,在生物细胞内一般只占鲜重的1%至1.5%,虽然无机盐在细胞、人体中的含量很低,但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展示图片】展示几种无机盐的主要食物来源。 学生补充一些无机盐的食物来源。【表格梳理】几种无机盐的缺乏症状和食物来源。 明确无机盐的作用、缺乏症和食物来源。【过渡】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水的重要作用。【展示资料】 小资料1-“人能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水。”(我们常在媒体中看到有些登山客因为不慎迷路而受困山中,虽然经过一星期或十天没吃东西,看起来有些虚弱,但还不至于有生命危险,其中最关键的就在于起码还有一点雨水、山泉水可以饮用,从而延长了生存的机会。) 小资料2-图片展示水在人体中所占的比例与分布。 学生阅读资料。 认同水的重要作用。【师生归纳】水在人体中的作用: 1.水是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 2.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离开水都无法进行。 3.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环节三 拓展延伸 【维生素的分类】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族,维生素C。 学生阅读资料。 知识拓展。【“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环节四 总结 【概念图】请同学们以概念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总结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学生总结梳理知识框架。 培养学生绘制概念图以及思维导图的能力。环节五 随堂练习 【例题讲解】讲解两道课堂练习。 学生思考作答。 对主要内容进行考查,掌握学生情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