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找规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5~86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教材分析:“探索规律”作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的主要体现之一,是隶属于《标准(2011)》中“数与代数”领域的正式教学内容,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要要求。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就开始渗透探索规律的内容,如通过1个1个、2个2个、5个5个地数数,让学生体验、发现并描述数数过程中的规律。教材注重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最简单的规律(颜色)引入,如节日里各种美丽的彩灯、彩旗等通常都是有规律地排列。通过口头描述规律、圈出规律的“核心”、创造规律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规律的含义,为后面“找”规律的教学打下基础。一般来讲,一组实物依次不断重复地排列(至少重复出现3次),就可以称为有规律的排列。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对“规律”已经有了许多感性认识,在“分类与整理”单元因为要选择分类的标准,学生对于发现规律的角度(如颜色、形状等)也有所积累。本节课注重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从最简单而直观、明显的“颜色”的角度发现规律、理解规律、到发现规律数组规律,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又结合了数学学科的具体教学内容,具有浓厚的数学味道。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感受到数学的规律美,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准备:课件、彩旗、圆片教学过程:一、竞赛激趣,感知规律1.比记忆力竞赛师:新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来一个“比比记忆力”的竞赛,敢挑战吗?好,听清楚要求:全班分男生队和女生队进行PK,老师给每队出示12个数字,5秒钟时间,看谁记的快!能把看到的一排数字按顺序说出来。明白吗?女同学先来,请起立,准备,你们只有5秒钟时间记哦,请看——【课件出示】1 2 3 4 1 2 3 4 1 2 3 4师:时间到!谁能按顺序说出刚才这排数字?(课件中数字消失)师:你记性真好!(课件中数字出现)到男同学,请起立,准备,你们也有5秒时间哦,请看——【课件出示】2 1 4 3 1 3 2 1 1 4 3 2师:时间到!谁能按顺序说出刚才这排数字?(课件中数字消失)师:记不住,揭开谜底(课件中数字出现)。这次竞赛,男生记不住,看来女生的记忆力好点哦,是不是呀?学生不服输提出异议:不公平。设计意图:以游戏“比比记忆力”为载体,让学生通过比拼记忆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提出疑问,引发冲突师:为什么说不公平?大家都是12个数字呀,看看,到底怎么回事?【课件出示】 女生队: 1 2 3 4 1 2 3 4 1 2 3 4男生队: 3 4 2 1 1 4 2 1 1 4 3 2引导学生小结:女生那12个数字有规律;男生那12个数字没有规律。师:也就是说有规律的好记,没规律的难记!所以规律重要吗?生:重要!师:既然规律那么重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贴)设计意图:通过提出疑问,引发规律很重要的知识冲突。3.揭示课题,齐读。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1.播放微课,明确“规律”的意义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电脑老师”跟大家上课,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微课视频,并看边把一些关键词记住了。(播放微课)师:通过观看视频知道了彩旗、彩花、灯笼的排列规律,现在你知道找规律的方法吗?关键词是哪几个?生:一组 一组 重复出现 至少3次 (板书)师:是的,并且在找规律前抓住:“以谁和谁为一组”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圈出彩旗、彩花、灯笼的排列规律。圈出每一组。(学生动手圈一圈)师:你能这句话说说彩旗、彩花、灯笼的排列规律吗?一齐来吧。按 一组一组 重复出现。学生说一说(先个别说,全体说)小结:规律真是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抓住“以谁和谁为一组,一组一组重复出现至少3次” (板书至少3次)就可以找到规律。(全班读)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播放微课,初步帮助学生建立找规律的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彩旗、彩花和灯笼的规律表达出来。2、找小朋友队伍中的规律,加深规律的认识师:瞧!小朋友们也把做好的彩旗、小花、灯笼都挂起来了(课件出示),原来六一儿童节到了,他们高兴得围起来唱歌跳舞呢,但是有两个小朋友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们该站哪里?谁来帮帮他们?请你仔细观察他们这条队伍的排列规律,小组讨论说一说。师: 谁能说说他们该站哪里?谁来指一指?学生讨论并汇报师:为什么这样站?生:因为他们是一男一女的师:因为这队伍是按一男一女或一女一男这样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设计意图:出示围成一个圈的小朋友的主题图,让学生找出排律规律可以是男女一组一组重复排列,也可以说是女男一组一组重复排列,从而加深学生对找规律的认识。三、分层练习,应用规律。师:学会了“找规律”,就可以“用规律”解决问题,我们试试看。【课件出示】1.找规律,圈一圈。师:先读一读,把它们的排列规律读出来。学生有节奏有规律地读。师:读得很好,你们圈吗?在练习卡上,把它们圈一圈吧,只要圈一组就可以了。学生圈。师:圈好了,谁来说说怎么圈。学生汇报师:同学们真会找规律,又准又快。那这个排列的规律能找到吗?【课件出示】师:先读一读吧。学生读,老师在黑板贴。师: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小组讨论一下。小组讨论。师:你觉得谁和谁为一组?也就是几个为一组?师:以2个为一组,行吗?来,我们一起圈一圈看!如果2个为一组(课件圈)也就一个红一个黄为一组,后面就是2个红了,这样2组一样吗?不一样,说明不可以2个为一组,那应该是几个为一组呢?(3个)好,我们也圈一圈看看对不对!这样,每组都一样吗?说明3个为一组就对了。圈的时候圈一组就可以了。【课件出示】2.看规律,猜一猜:继续摆下去,第6个图形是什么?(机动)先让学生观察,再说出第6个图形是什么?设计意图:生动有趣的练习题能吸引低年级学生的眼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生兴趣,分层次的练习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找规律的方法。3.看规律,填一填。(出示例2)师:你们看,数字的排列也有规律,先来读一读。师:谁知道后面填几呢?为什么?(只要找准谁为一组的规律,就知道后面填几。)碗这题是谁和谁一组?(2和3)师:我们再看鸡这题,是怎样排的呀?几和几看作一组?师:这题后面不摆了,你会填吗?这题是谁和谁为一组?读一读。后面填几?师:这题只有数字,你还会填吗?这里几和几为一组?设计意图:把例2的教学当作练习题来进行教学,那是因为例2主要是结合直观的图形变化规律来教学数学的变化规律。这样使学生感受到虽然图形和数字的形式不同,但它们可以表示相同的规律,进而有助于学生认识规律中关系的多样化,并在“数”和“形”之间建立起联系。【课件出示】4.创造规律,涂出自己喜欢的规律。师:同学们真会找规律,下面我们自已设计规律,在设计之前,请同学们先定一个规律,你想以2个为一组,还是以3个为一组,还要看看是不是可以重复出现至少3次,然后按你定的规律给小花涂上颜色,现在我们动手涂吧!展示学生作品5.欣赏规律6.学生动手摆出有规律的排列师:我们看到这么多规律,你能用黑板上的小圆片排出有规律的排列吗?谁到黑板上排一排。个别学生摆后,全班观察并找出其排列规律。设计意图:通过独立设计规律、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现象以及动手摆出有规律等学习活动,将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将观察与推理相结合,促进学生不断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四、畅谈收获,总结归纳1.师总结:规律太神奇了,帮我们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其实规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你擅于观察、勤于思考,就发现或创造规律。2.回到课本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回去把今天学到的内容跟爸爸妈妈分享吧。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把这节课学过的新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五、板书设计找规律(重复排列(至少3次)) (一组) (一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