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节 鱼类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的区别;概述鱼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观看视频,归纳总结出鱼类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3、情感目标:关注水生生物和水域环境,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征,鱼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通过观看视频,归纳总结出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征。3、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图片展示,导入新课 展示鲫鱼的骨骼图片,指出鱼的脊柱,并说明脊椎骨构成脊柱,用图片展示前面学过的各类动物图片,问:哪些动物是有脊柱的?哪些动物是没有脊柱的?明确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学生回顾思考并找出相关概念。一、鱼的种类及 分类 鱼生活在水中,水的面积占了地球面积的百分之七十,所以鱼是脊椎动物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引导学生思考:根据鱼生活环境水质的不同,可以将鱼分为两大类,哪两类?再分别列举淡水鱼和海洋鱼。 学生思考并回答:淡水鱼和海洋鱼。二、鱼的主要特征:1、鱼的体色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20至21页鱼的图片,思考鱼的体色特征。给学生适当的提示:从水面往下看,从水底往上看。 观察并思考。得出背深腹浅的体色,对鱼是一种保护色。2、鱼的体表3、鱼的分部 展示鲫鱼的图片,问学生有没有抓过鱼,抓鱼时接触到鱼时手的感觉问学生喜欢吃鱼头还是鱼尾,问:鱼可以分为哪几部分?用虚线将鲫鱼分部,让学生思考。并标出鱼鳍对应的名称和侧线,让学生思考每个结构的功能。 学生回忆,并总结:鱼体表有鳞片和粘液。思考并总结:鱼分为头部、躯干部、尾部。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回答。4、播放视频,总结鱼适于游泳的特征。 播放鱼游泳的视频,观察鱼的外形特点,以及鱼适应游泳的特征。 通过看视频,观察总结出鱼适于游泳的特征:体型:呈流线型,减少与水的阻力;游泳: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呼吸:鳃三、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思考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明确《渔业法》对养殖、捕捞 的相关规定。 总结:鱼是人类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学生提高对水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总结,当堂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完成对应练习。4、板书设计第四节 鱼类1、动物的分类:1、脊椎动物2、无脊椎动物2、鱼的分类:1、淡水鱼:①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②鲫鱼、鲤鱼2、海洋鱼:带鱼等三、鱼的主要特征1、体色:背深腹浅(保护色)2、分部:头部、躯干部、尾部3、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感觉器官)4、体型:呈流线型,减少与水的阻力5、体表:鳞片(保护)、粘液(减少与水的阻力)6、游泳: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7、呼吸: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