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2.1 动物的运动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2.1 动物的运动 教案

资源简介

第1节 动物的运动教学简案
1、 教学目标
1、 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 描述运动系统的组成及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3、 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 教学重点
1、运动系统的组成。
2、 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3、 教学难点
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鸟类、鱼类、蚯蚓、青蛙等动物的运动方式。 图片展示鹰、鱼、青蛙、蚯蚓、人类等动物运动,并提问:鸟类、鱼类等动物的运动方式是什么?导入:动物的运动 全体同学回答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鸟类—飞行鱼类-----游泳蚯蚓------蠕动青蛙------跳跃/划水人类------行走等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1.骨 1.展示家兔的骨骼的照片,家兔前肢骨与人的上肢骨对照图,家兔后肢骨与人的下肢骨对照图。2.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上肢和下肢分别有哪些骨。3.提问:下肢的股骨和胫骨腓骨是怎么连接的? 1.观看图片认识家兔的上肢和下肢分别有哪些骨。2.对比家兔和人的四肢骨图片,通过触摸自己的四肢,尝试找出对应的骨。3.回答:通过关节连接。 1.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运用对比法去处理问题。2.探索自身的四肢骨组成,激发学习兴趣。
2.关节 1.展示问题:(1)写出关节各部分名称,说出滑液、关节软骨的作用,知道什么是脱臼。(2)关节对骨的运动有什么意义?如果用房间的门来打比方,它相当于门上的什么结构?(3)举例说出人体哪些部位有关节。进行体育运动时,哪些关节容易受伤?应当怎样保护?2.播放“猪脚的关节”视频。3.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1.观看“猪脚的关节”视频。2.根据视频结合课本P43内容自主思考并分组讨论问题。3.各组代表回答问题。 1.课本文字表达配合视频讲解,学生从视角到听觉方面均接受关于“关节”的信息,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自主性和积极性。2.通过分组讨论问题,增强学生的合作、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3.肌肉(骨骼肌) 1. 演示实验:取去皮肤鸡翅,引导学生观察肌肉的组成,肌肉是如何附着在骨上的;牵拉肌肉,引导学生观察骨的运动。2.提出问题:(1)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由什么构成?(2)骨、关节和肌肉在结构上有什么关系?三者如何配合产生运动?3.小结:运动系统的组成。 1.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2.个别学生回答问题。3.说出运动系统的组成 1.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能力。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鸡翅演示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肌肉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三者的关系,有助理解掌握本节课重点。
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1.展示问题:(1)骨骼肌是如何牵动骨运动的?(2)你屈肘、伸肘、双臂自然下垂、手提重物的时候你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分别处于什么状态?(3)运动的产生除了靠运动系统还需要什么系统的参与?2.发放“肌肉牵动骨运动”的模型给各学习小组,引导学生通过模型演示理解骨、关节和肌肉是如何协调配合的。3.引导学生做屈肘、伸肘、双臂自然下垂、手提重物等动作,体验这几种情况下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同时体验用力屈肘时自身的感觉。 1.学生利用模型分组完成“肌肉牵动骨运动”的实验。2.学生做屈肘、伸肘、双臂自然下垂、手提重物等动作,体验这几种情况下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同时体验用力屈肘时自身的感觉。3.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4.学生回答问题。 1.通过模型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2.通过亲身体验和模型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3.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
三.动物的运动的意义 提问:动物运动有什么意义? 学生集体回答。 理解运动的重要性,珍惜珍爱生命。
课堂总结 见课件
课堂作业 见课件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肌肉收缩牵拉骨绕着关节运动。
三.动物运动的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