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5 病毒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5 病毒 教案

资源简介

《病毒》教案
编写者 执教时间:
课 题   病毒 课 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的种类,说出病毒的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3.通过病毒发展的科学史,认同发技术进步度与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难点: 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教学准备   收集病毒的危害、人类对病毒的利用等方面的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埃博拉病毒视频二:学习新课自学病毒发现的过程:Adolf Mayer在1886年发现了烟草花叶病,怀疑是一种细菌病。但显微镜下根本看不到任何细菌。那么,这种导致烟草植株患病的致病因子是什么呢?1892年,从事烟草病工作的伊万诺夫斯基(D.mitriIvanovsky)一发现患病烟草植株的汁液即使经过Chamberland氏烛形滤器的过滤也仍具有传染的性质。这项观察提示了存在一种比以前所知的任何一种都小的病原体——“滤过性病毒”。1898年德国细菌学家证实了口蹄疫也是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直到20世纪30年代,电子显微镜发明之后,才看到了烟草花叶病致病因子的面貌。原来它是比细菌小得多的微生物——病毒。
根据病毒的发现过程(细菌不能通过过滤器,病毒能通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而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说明病毒具有什么特征?(一)、病毒的特征:小.运用换位思考法,让学生假定自己是病毒,在身体非常小而且结构非常简单的情况下,要长期生活下去,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它们寄生的细胞不同将病毒分类并举例说明。(二)、病毒的种类 :
1. 动物病毒 2. 植物病毒 3. 细菌病毒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有着特殊的适合寄生的结构(三)、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幻灯片展示病毒结构,请学生说出病毒的结构。
既然病毒不能独立生活,那么它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呢?
动画展示病毒的生活,繁殖。
以噬菌体侵染细菌为例简单介绍病毒的繁殖过程。(附着→注入遗传物质→复制→释放。)病毒离开活细胞变成晶体提问:为什么说病毒是生物?(引导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生物特征及细胞结构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
(有重要的生命物质──蛋白质和核酸;它不能独立生活,却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靠自己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物质“繁殖”后代,病毒具有生命的特征。)观看视频,请同学们回忆所知道的由病毒造成的各种各样人体疾病、家禽、家畜疾病,归纳出病毒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
但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可预防乙型肝炎病,吃“糖丸”可预防小儿麻痹病。肝炎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疫苗都是经过人工处理的病毒。
简要说明转基因技术也与病毒有关,还有基因治疗,这些常常是通过病毒作为载体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另外,动物病毒能够杀灭农业害虫,提高农作物产量。
病毒也可以被利用,为人类造福。注意引导学生从事物正反两个方面去看待问题。 (四)、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系统总结四、课堂练习五、拓展延伸(红丝带行动;关注、关爱艾滋病人)
板  书  设  计 第五章 病毒一、病毒的特征:小
二、病毒的种类: 动物病毒 植物病毒 细菌病毒
三、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寄生生活;复制。
四、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作业设计 收集艾滋病的有关预防知识
教后反思 由于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病毒的生活等内容比较抽象,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形象化好的特点,可以向学生介绍与病毒有关的疾病如:天花、流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通过学生最熟悉的乙型肝炎疫苗可预防乙肝炎病,吃“糖丸”可预防小儿麻痹病等,使学生认识到病毒也可以被利用,为人类造福,从而引导学生从事物正反两个方面去看待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