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6章第四节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能说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共同起源于森林古猿。2) 知道人类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在于自然环境的艰苦斗争过程中逐渐进化来的。3) 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2. 能力目标:1) 通过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等,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2) 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探究,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比较问题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2) 培养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热爱劳动、爱惜我们的家园——生物圈及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教学重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引入师:回顾生物进化学说,明确生物是在不断进化的,进程缓慢,那么人类也是进化的师:那么最早的人是从哪里来的?生:猴子变的……..师:虽然历史上关于人类的起源问题有不同的观点,但通过现在的科学研究证明,人类和类人猿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师:那么最早的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本章第4节: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学习之后,希望同学们能够辨清观点。师: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69页,快速浏览一下两位科学家就人类起源的研究成果师生:梳理知识新课学习人猿同祖活动一:探究人与猿的关系师:展示图片,黑猩猩的表情与动作行为,人类与猿有什么关系?生:人类和类人猿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师:证据之一: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之处生:根据表格,讨论得出结论。师:有无更为直接的证据?生:化石师:很好,一起来研究化石。展示图片古猿头骨化石以及人、猿的牙齿图片生: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人猿同祖:祖先是古猿。活动二:森林古猿的进化方向师:播放视频《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师(播放现代猿、人的生活环境图片)师: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呢?生:(观察、讨论、交流、回答)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如:主要是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影响。师生归纳:自然选择的结果。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师:那么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又是如何一步步进化为人类的呢?请大家结合课本尝试着简述一下人类进化的过程,并书写。生:分组阅读,讨论,并尝试辨别四个阶段的特征师:展示文字或图片,生判断阶段名称引导学生讨论1:直立行走的有什么意义。2:为什么脑容量能够逐渐增大?3: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人?现代人与现代猿师:在与大自然严酷的斗争中,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人类现在被称为“生物圈的主宰者”,改变环境的能力远远超过其他的生物。人类越来越多,猿越来越少,这是为什么?生:人类虽然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但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人类应与自然界和谐发展。人猿同祖,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近亲,也是生物圈中的成员,同样享有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的权利,我们应当加强保护。师: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吗?生:不能。现代类人猿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环境,不能再进化成人类了。师: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他的迫害:“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结合本节课,应当怎样理解?师:具体应该怎样做呢?生1: 人类应加大对现代类人猿等各种野生 生物的保护措施,如加强宣传的力度,生2: 贯彻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建立自然保护区,生3: 保护它们生活的森林环境,坚决制止一切破坏它们生存的行为等。师:很好,也希望你们能把所说的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课堂总结:以填空的方式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当堂反馈与作业见课件与《伴你学》课后反思:本节课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了简洁直观的感性认知,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对于人类进化的历程环节的处理不够严谨,流于形式,应该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结论,更科学。还有过于偏重知识目标,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没有落实到位,一带而过,没有展开。板书不够严谨,标题没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