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2.概述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4.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5.关注日常生活中眼和耳的卫生保健。【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示意图、模型,进一步提高观察的能力。2.通过学习视觉、听觉产生的过程,锻炼逻辑思维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同视觉卫生和听觉卫生。2.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人群。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视觉的形成过程。2.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3.听觉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1.视觉的形成过程。2.听觉的形成过程。课前准备课件、眼球模型、耳朵模型等。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展示一个用的布遮盖的塑料箱,里面放着一个苹果形状的厨房用计时器。邀请三位同学来检验一下箱子里是什么东西?——请第一位同学用手伸进布下面摸一摸,第二位同学用耳朵凑近听一听,第三位同学偷偷看上一眼。然后将你们的判断写在纸上。这些同学分别通过那种感觉认识这个物体?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用手摸的同学:是一个假的苹果;用耳听的同学:是一个闹钟(是一块表);用眼看的同学:是一个苹果形状的计时器。认识到眼睛对于人体对外界信息感知的重要作用,首先开始眼和视觉的学习。同学们也看到了,刚才辨别计时器时,最快和最正确的同学应用了自己的视觉。视觉是我们感知外界信息最重要的手段。所以眼睛对我们来说就非常重要。这节课我们先来探讨眼睛的结构和功能。讲授新课一、眼和视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眼睛的结构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9眼和视觉内容,展示眼球结构示意图,据图4-47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示意图,使学生了解眼球的基本结构。播放眼和视觉视频及相关课件,展示猫的瞳孔变化图,引导学生了解眼睛能看到外界事物的原理,提问:1.说一说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2.视网膜成像后我们就看到物像了吗?我们实际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吗,为什么呢?3.有一个人失明了,你能帮他分析可能有哪些原因吗?4.根据猫的瞳孔大小调节,你能发现哪些规律?人也会有这种变化吗?学生阅读课本,观看图片及视频,了解眼球的基本结构,能描述眼睛看到外界事物的原理,思考回答老师问题。二、近视及其预防引导同学小组开展全班近视率的调查,使学生认识到近视现象在学生中的普遍性。展示两种厚薄不同的放大镜,回顾放大镜的物理原理,解释两个放大镜中厚的折光能力强,近距离成像更清晰。对比放大镜的原理引出近视的形成原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80-P81近视及其预防内容,视频课件结合放大镜的折射原理,展示近视的形成原因,并按照课本P82图4-51图片,介绍预防近视的“三要”“三不要”内容。三、耳和听觉让志愿者用手势和动作传递纸条上的信息,让同学们猜测。本来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的事情,却花费了大家这么多精力。可见,听觉对我们也十分重要。学生观察志愿者进行的活动,观察课本中的图片,讨论交流,认识到听觉对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P83观察与思考内容,讨论交流并完成讨论1、2。认识到听觉的重要性。听觉的形成离不开耳,耳的结构有哪些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4-52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视频及课件展示听觉形成的原因及保护听觉的几种措施。提问:1.耳的结构有哪些?2.对别人大声说话容易造成别人听觉受损,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3.你能说出听觉形成的过程吗?4.我们从外界听到的声音都是和谐悦耳的吗?什么事噪音,噪音有什么危害?阅读课本,观看视频及课件,了解听觉形成的原因,回答老师所提问题。课堂小结1.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2.预防近视的方法:三要、三不要。3.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耳廓 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复习,查缺补漏。板书设计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眼和视觉1.眼球的基本结构2.视觉产生的过程二、近视及其预防1.近视的成因2.预防近视:三要、三不要三、耳和听觉1.耳的基本结构2.听觉的产生过程3.保护耳的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