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1.5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1.5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案

资源简介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道青蛙和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通过学习树立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归纳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
3.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1.概述青蛙和蜥蜴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总结归纳两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
运用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等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备教材,备学生,准备活体青蛙和蜥蜴、壁虎、乌龟等进行课堂观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准备活体青蛙及其图片以及乌龟的图片放映
师:同学们,大家认识这两种动物吗?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呢?
青蛙和乌龟都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青蛙和乌龟为什么一个是两栖动物,一个是爬行动物呢?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两栖动物的含义,同时便于老师掌握学生的知识储备,为下面的教学做准备,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求知欲。
二、新知导学
(一)两栖动物
师:视频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回忆小蝌蚪分别将哪些动物当成了自己的妈妈
让学生思考回答:
1.为什么小蝌蚪一开始找不到自己的妈妈?
2.青蛙的发育要经过哪几个阶段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小蝌蚪找不到妈妈的原因是因为它与妈妈无论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还是生活习性上都存在这很大的差异。播放青蛙的发育过程图,青蛙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了让学生了解蝌蚪在发育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尤其是运动器官和呼吸器官的变化。然后提出以下问题:蝌蚪和青蛙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存在哪些差异呢?蝌蚪和青蛙分别生活在哪里?这些差异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吗?
师:播放蝌蚪和青蛙的图片
生:讨论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补充讲解蝌蚪和青蛙的差异,讲解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变态发育,什么是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无论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还是生活习性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发育叫做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能辅助呼吸,像这样动物就叫两栖动物。
师:准备活体青蛙,让学生通过观察、抚摸,同时阅读课本,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下列问题
1.青蛙的身体可以分哪几部分?(鼻孔、眼睛、鼓膜、前肢、后肢)
2.青蛙的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的?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背部黄绿色,有黑色斑纹,腹部白色,是一种保护色)
3.比较青蛙前肢和后肢形态上的差别,想一想,这与前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前肢短小,支撑作用;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又能划水)
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青蛙适应水陆两栖生活的特点。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归纳青蛙适应环境的特点
师:出示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并请同学们介绍这几种动物。引导学生总结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师提问学生对两栖动物含义的理解。什么样的动物是两栖动物呢?仅仅是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吗?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总结让学生提高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理解两栖动物的含义做好铺垫。
(2)爬行动物
师:龟是常见的爬行动物。大家还能说出哪些动物是爬行动物吗
生:学生举例说明
师:引导学生观看爬行动物的代表动物蜥蜴。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27页前四段,(先自学,然后在小组合作)回答下列问题:
1.蜥蜴生活在哪里?它的身体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头后面有颈有什么意义?(一生生活在陆地上;可分为头部和四肢,头部后面有颈,头可以灵活地转动,便于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
2.描述蜥蜴的皮肤有什么特点?思考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3.蜥蜴的四肢有什么特点?(四肢短小,不能跳跃,但能贴地面迅速爬行。)
4.呼吸器官是什么?为什么只靠肺就能获得充足的氧气,而不需要皮肤辅助呼吸?
(蜥蜴的肺比青蛙发达,气体交换能力较强,因此只靠肺呼吸,就能满足在陆地上对氧气的需求。)
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简要讲解。然后引导学生比较青蛙和蜥蜴的生殖特点。教师出示青蛙的卵和蜥蜴的卵的图片。通过比较它们的产卵环境,受精方式,卵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生:思考回答(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不需要水,所以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师: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还有哪一些呢?请同学们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领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从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以及生殖方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蜥蜴为什么是真正的陆生动物,而青蛙却不是。青蛙的肺结构简单,仅靠肺不能满足身体对氧的需要,而蜥蜴的肺比青蛙的发达,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
生:举例说明哪些动物是爬行动物,结合教师出示的图片,总结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师:出示表格,小组合作完成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比较。进一步认识两者之间的差异,形成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从而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说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动物。理解两栖动物的含义。
生:通过阅读课本,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这两种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总结,出示两张图片,畸形蛙的出现与环境污染有关,恐龙灭绝的原因,也与环境的变化有关,引导学生形成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3、典型例题
1.青蛙被称为“两栖动物”的原因是(C)
A.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
B.在水中生殖,在陆地发育。
C.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
D.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
2.下列动物中,真正适应了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是(C )
A、两栖动物B、节肢动物C、爬行动物D、环节动物
四、课堂小结
教师出示脊椎动物的进化图,从根源上剖析两者存在差异的原因;学生以分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来完成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生活环境、呼吸器官、生殖特点的总结,让学生养成总结的好习惯。
最后教师总结:生物的进化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而两栖动物能够证明生物是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的,在生物进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从情境导入开始开始,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乌龟都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青蛙和乌龟为什么一个是两栖动物,一个是爬行动物呢 播放小蝌蚪找妈妈们的视频,通过声音、图片的引导,来学生来理解两栖动物的发育特点以及两栖的含义。学习两栖类动物的特征时,让学生观察两栖动物的身体结构特点、生殖发育特点、以及内部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帮助学生理解环境与结构相适应的,特别要指出,青蛙的肺结构简单, 用皮肤辅助的呼吸,为讲生物的进化趋势埋下伏笔。爬行动物的学习与两栖动物的学习有类似之处,通过图片和对比的方式来理解适应环境的特征。
我觉得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将三种动物放在一起,通过比较它们的结构特点、生活环境和生殖方式来理解他们在生物进化上的地位,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的进化趋势,既形象又生动直观。教学中,通过观察活体青蛙,引爆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在很好的条件下进行,学生能够积极发言,通过学习效果也表现很好。不足之处在于,在学习爬行类动物时,很多同学是没有真正见过的,只是通过课件上展示的图片才对他它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课后让他们多搜集资料,加深对爬行类动物的了解。
两栖动物的含义
发育过程-----变态发育
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适应水陆两栖生活的结构特点程-----变态发育
两栖动物青蛙
主要特征
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点
爬行动物蜥蜴
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