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 17~20 页例 1、例 2 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拓展。本课内容分三个层次编排:圆柱的认识;圆柱的组成及其特征;圆柱侧面、底面及其之间的关系。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具备了一定空间观念。圆柱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形体,因此教学时应从直观入手,帮助学生形成表象。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指导学生看书,观察圆柱实物图,采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讨论,探索圆柱的特征,并利用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柱的几何图形和圆柱的特征。 (2)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3)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学习方法。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的操作过程,体验比较、发现、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概括、抽象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圆柱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和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教学方法: 教法:结合实物,质疑引导。 学法:观察比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长方体模型、袋子、圆柱形实物、圆柱教具模型、长方形硬纸、木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1.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吧,上课前让我们来做个“摸一摸”的游戏,按老师的要求在箱子里摸出相应的物品。(1)请摸出一个正方体并说出它的特征。(2)请摸出一个长方体并说出它的特征 (3)请摸出一个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能够滚动的物体。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圆柱(板书课题)。2.看了课题,关于圆柱,大家想知道些什么呢,有什么想法吗?[设计意图:为学习圆柱的知识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生活中的圆柱1.整体感知圆柱型的物体在生活中非常多,不但使用方便,还增加美感,欣赏生活中的圆柱形物体。 (1)投影出示岗亭、客家围屋、比萨斜塔、灯笼、蜡烛等图片。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它们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人们把许多建筑物设计成圆柱形状,以增加立体感和美感。 (2)出示上述图形的几何图形。 师:如果把它们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 (3)交流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1)教学例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一个圆柱形的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特征?完成作业单,各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学生自学并观察圆柱形状的实物。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交流汇报。 师:各小组选出代表汇报作业单答案,教师课件演示。 通过交流得出:圆柱是 3 个面围成;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出示圆柱几何图,并在图中显示底面、侧面和高。 (3)请学生说说手中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4)感知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关系和侧面的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议论: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并说出自己是怎么发现的?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5)出示两组高矮不同、粗细不同的圆柱,问哪个高,哪个矮?哪个粗?哪个细? 想一想:圆柱的高矮粗细与圆柱的哪些部分有什么关系。(6)在生活中,圆柱的高会有不同的称呼,你知道吗?课件出示不同称呼的圆柱的高2.圆柱的形成想一想:圆柱是怎么形成的?同桌讨论再与大家交流。边交流边课件演示圆柱的形成:叠加法、旋转法。做一做: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榜上,快速转动木棒,看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图形?3.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 (1)组织学生摸一摸圆柱形实物,看一看圆柱侧面在哪里,猜想一下侧面剪开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2)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剪开侧面再展开。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 (4)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展开图是正方形? 以上操作边操作边课件演示。[设计意图: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整体感知圆柱;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柱的组成及其特征,以及圆柱侧面、底面及其之间的关系。] 四、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2.选词填空。圆柱是由( )个面围成的。圆柱上、上两个面叫做圆柱的( ) ,是( )。圆柱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做圆柱的( ),是一个( )面,沿着一条高展开是( )。展开的长方形的长等于( ),宽等于( )。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有( )条。3.解决问题转动长方形 ABCD,生成右面的两个圆柱。说说它们分别是以长方形的哪条边为轴旋转而成的,底面半径和高分别是多少。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课件出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六、板书设计圆柱的认识底面(圆形) :2 个、大小相等(1)长方形的长=底面周长,宽=高侧面(曲面) 沿高展开(2)正方形的边长=底面周长=高高无数条长度相等教学反思圆柱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因此我认为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导入时,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目的在于复习以前学习过的正方体、长方体。欣赏生活中的圆柱形的物体,然后我再直接揭示课题导出圆柱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二、注重“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教学例 1时,使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先让学生靠出学具摸一摸,看一看从整体上初步认识圆柱,完成作业单,让他们自主学习,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学习的时间,独立思考。圆柱的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这样一来,使学生从实物中直观地认识了圆柱,并很容易的就辅象出圈柱的特征。接着继续放手让学生对学同桌之间“议一议”、“比一比”验证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相等的两个圆时,这一环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三、本节课设计了很多的动画式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进行学习,了解圆柱的特征以及圆柱侧面展开图,激发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