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租船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0、21页。教材分析:本课时是教材第一次以知识模块呈现的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数学活动。教材设计了“租船”这一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呈现了一群小学生在湖边准备乘船的情境图和有关租船方面的信息。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理解了余数的意义,能准确地计算有余数除法,并能解决商几余几的问题。设计理念: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画图、动手摆一摆、小组交流中,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能读懂情境图中蕴含的信息,初步学习画图、动手操作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策略,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与同伴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与同伴的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难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跟余数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师:春风送暖,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多么明媚的春光呀!老师打算和同学们一起去划船,你们说好吗?现在我们提前来好好安排一下这次活动。(设计意图:联系实际,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划船一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师:这是租船处提供的信息,哪位同学来学着管理员的样子,向同学们介绍一下那里的情况? 根据学生回答,理解“限乘4人”的意思。2、提出数学问题 师:根据管理员提供的情况,我们要考虑哪些问题呢? 师生共同讨论,确定问题: (1) 18名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只船? 3、解决问题 (1)、至少要租几只船呢?(理解“至少”。)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根据题目的要求图,引导学生先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提示可以画一画,圈一圈。请2个同学到黑板上画,并说说自己的想法。明确:剩下的2人还要再租一条船。(设计意图:画图法可以更好地理解题目,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答疑解难。)让学生到黑板上摆一摆。再次明确:剩下的2人还要再租一条船。(设计意图:使学生对直观教具进行充分感知,降低了教学难度、拉近了学生的距离,为写算式奠定基础。)(4)你能列式解决吗? a. 说说怎样列式,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b.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一名学生上板做 (5)指名在全班同学面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汇报交流的结果:板书:18÷4=4(条)……2(人)师:你们想一想,需要几条船?说明自己想的过程。生:至少要租5条船。让学生说一说,当剩下的人数不够4人时,也需要1条船。(设计意图:教师巡视,看学生是否能得出:当剩下的人数不够4人时,也需要1条船的结论;让学生感受到余数的作用。)(6)得出结论:至少要租5条船。 (7)师:18名同学5条船,你认为怎样分配比较合理?(请学生分组)方案1:4条船每条船4人,剩余1条船2人。方案2:2条船每条船3人,剩余3条船每船4人。师:每条船安排的人数尽可能接近,不能相差太多,每条船最多安排4人。(8)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不仅解决了租船的大问题,还帮老师分好了组。谢谢你们!但是我们身上带的钱不多,到时可以划多久而又不超支呢?我们计划划船2小时,100元钱够吗?大家赶快帮忙算一算吧!(9)同桌讨论解决。请同学到黑板上板书和说方法。5×9=45(元)45+45=90(元)100元钱够了,还剩下10钱呢!(设计意图:让学生说明自己的想的过程和解决方法。)三、归纳总结1、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租船等问题时,商( 加1 )才是最后的结果。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决定余数的“取”与“舍”。(设计意图:把所学内容与前后的知识进行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更灵活、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把相关的知识融会贯通。)四、知识运用1、45人一起吃饭,需要多少张桌子?2、9枝铅笔,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最多分到几枝?3、有45条鱼,每个鱼缸里放6条,至少需要几个鱼缸?4、一块花布长25米,做1套衣服用3米,最多能做几套衣服 (设计意图:练习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起着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的成效有很大的关联。)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不但帮老师解决了租船的大问题,而且还会解决我们身边的数学问题。板书设计租船问题(1)18÷4=4(条)……2(人)4+1=5(条)(2)9×4=45(元) 45+45=90(元)90<100答:至少要租5条船。100元钱够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