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古朴西关屋——形状工具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 古朴西关屋——形状工具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 7 课 古朴西关屋——形状工具
一、教学内容分析
“古朴西关屋——形状工具”是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小学第一册“画图”模块中的教学内容。本课是以“椭圆形”工具和“多边形”工具作为代表,学习形状工具的使用,学习用
“椭圆形”工具画出椭圆、正圆的方法;学习用“多边形”工具画出多边形,操作步骤较多, 具有一定难度。
二、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为四年级学生,有 Windows 的操作基础,会画图软件的启动、保存及铅笔、橡皮、刷子、直线、曲线等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在学习直线工具时有使用“Shift”键的操作经验。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信息技术有较高的学习欲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椭圆形”工具画出椭圆。
会使用“多边形”工具画出多边形。
会根据需要,设置图形的填充样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加工描绘广州特色建筑西关大屋的活动,借助教材自主探究,逐步掌握“椭圆形”工具和“多边形”工具的使用。
通过“椭圆形”工具和“多边形”工具的学习,迁移掌握形状工具的使用,渗透迁移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组合复杂图形图案的过程中,养成积极思考、耐心尝试的习惯。
感受传统西关大屋的建筑之美和尊老敬老的关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椭圆形”工具的使用教学难点:“多边形”工具的使用五、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以任务驱动教学法、问题解决法和范例教学法相结合开展教学。以“古朴西关屋” 为活动主线,共设计了三个任务,任务一“画车轮”解决“椭圆形”工具的操作方法,任务二
“画前轮”解决画圆的操作方法,突破重点;任务三“画满洲窗”解决“多边形”工具的操作方法,突破难点;任务四综合创作,巩固新知。学生采用观看视频、自主探究和自学的形式学习。通过“创设情境—新授知识—综合应用—总结提升”等环节展开教学。
六、教学媒体
练习素材、课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课件展示:多张西关大屋的图片。 出示课题:古朴西关屋。 观察,了解西关大屋的建筑特点和文化背景。 认真听讲。 利用贴近生活的情境引入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与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其人文关怀意识。 明确教学目标。
3.创设杨爷爷重回百年祖屋情境。 3. 认真听讲。
4. 通过木棉仔与石榴姐姐的对话,引出本课学习的工具。 4. 认真听讲。
5.再出示课题:古朴西关屋——形状工具。 5. 认真听讲。
6.揭示学习目标。 6. 认真听讲。
观察画面,认真听讲、思考。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授知识 学习 “ 椭圆形” 工具 任务一:画车轮。
1.通过微视频,初步使用“椭圆形”工具画圆。 1.认真观看微 通过认真听讲
视频,有计算机 思考和观看微
的跟着操作。 视频,学习“椭
2.小结“椭圆形”工具的操作方法。 2.认真听讲 圆形”工具的操
作方法,突破重
3.通过微视频,教学画圆的方法。 3.认真观看微 点。同时迁移到
视频,思考。 “矩形”、“三角
4.布置任务:画车轮。 4.上机操作。 形”等形状工具
的操作方法。
5.通过微视频教学“椭圆形”工具的填充样式。 5.认真观看微
视频,思考。
6.小结“椭圆形”工具的详细使用方法。 6.认真听讲。
7.布置任务:继续画车轮。 7.上机操作。
8.知识迁移其他的形状工具。 8.认真听讲。
学习 “ 多边形” 工具 任务二:画满洲窗。 · 通过认真听讲
1.课件对比展示:满洲窗补好前后的效果。分析满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和观
洲窗空缺部分是一个封闭的多边形。 看微视频,学习
“多边形”工具
2.微视频教学使用“多边形”工具画满洲窗花纹。 认真观看微视 的操作方法,突
频。有电脑的可 破难点。
跟着操作。
3.小结“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认真听讲,观
察。
4.布置任务:画满洲窗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综合应用 结合课件教学图形的填充样式。 运用“椭圆形”工具等形状工具画白云和小汽车。 布置任务三:画出你心中的西关大屋。要求: 将轮椅上的车轮和满洲窗花纹画好。 利用形状工具及所学技术,设计西关大屋画面。 更改画面的颜色、风格,让画作更独特。 认真听讲。 认真观看微视频,思考。 了解任务要求,有电脑的跟着操作。 通过微视频学习绘制复杂的图形图案。 提出保护西关大屋等历史建筑,升华主题。通过绘画出心中的西关大屋, 巩固和拓展所 学知识。
总结提升 总结“椭圆形”工具和“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小测。 认真听讲,梳理新知。 通过总结小测, 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