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分享最快乐——文件的查找、压缩与交换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3课 分享最快乐——文件的查找、压缩与交换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分享最快乐——文件的查找、压缩与交换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是学生在已学会上网下载资料之后而设计的一堂课,主要通过分享硬盘中的文件资料为线索来开展教学,为学生交换收集的资料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感受计算机的便捷性,提高对计算机作用的认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学过文件的下载与保存,并且学会了文件的分类整理。但他们还不会查找忘记路径的资料,也不知如何与他人分享,迫切希望掌握相关的操作方法。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对文件内容比较熟悉,学习容积极性高,乐于尝试,渴望掌握关于计算机的更多技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搜索文件的步骤,会查找文件;
(2)了解压缩软件,会压缩与解压缩文件;
(3)知道移动存储设备,会使用U盘交换文件。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文件查找与分享的过程,掌握文件的查找、文件的压缩与解压缩和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文件的分享过程,感受计算机的便捷性,提高对计算机作用的认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文件的查找与压缩。
教学难点:文件的查找与压缩。
(五)教学策略
本课以做中学为指导思想,在教法上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查找和分享文件资料为主线,学习“文件的查找”、“文件的压缩与解压缩”和“移动存储设备”的操作使用。一共设置了三个层次的任务来开展教学,第一层次通过 “文件的查找”,解决忘记位置的文件搜索问题;第二层次通过“文件的压缩与解压缩”,解决压缩工具的使用方法;第三层次通过“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解决使用U盘交换文件的操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看书,上机探究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完成任务。教学过程设置了“创设情景,引入课题——任务驱动,学习新知——自主探究,意义建构——总结评价,拓展提升”四个环节来开展教学。
(六)教学媒体
1.多媒体电脑室
2.教学广播软件
3.练习素材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文字输入技能训练 课前5分钟组织学生使用打字练习软件练习关于广州或计算机软件为内容的英文输入练习。 文字输入练习 文字输入技能训练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引:木棉仔要把旅游文件带回学校分享,可我忘记放在哪了,怎么办?引导学生讨论,说一说他们的想法板书课题:分享最快乐 ——文件的查找、压缩与交换 讨论、发言 创设情景,引出主题。
任务驱动,学习新知 布置任务一:打开我的电脑,按照教材所示步骤,查找名为“mumianzi”的文件。提示学法:1、看书自学;2、相互学习。教师巡堂个别辅导学生展示汇报教师点评归纳小结①单击“开始”②单击“搜索”③单击“所有文件和文件夹”④输入要查找的文件名⑤单击“搜索(R)” 听讲了解任务要求自学教材完成任务汇报答案听讲观察 先学后导,让学生先感知所学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技巧。
自主探究,意义建构 引:查找出了很多文件,怎样才能更方便的交换呢?布置任务二按照教材步骤,把刚才搜索到的“mumianziriji”文件夹进行压缩。提示学法:1、看书自学;2、相互学习。教师巡堂个别辅导学生展示汇报教师点评归纳小结①右键单击文件夹②单击“添加到压缩文件(A)”③单击“确定”引:文件已经压缩好了,怎么带走呢?布置任务三:按照教材步骤,把U盘连接到计算机上,把刚才压缩的“mumianziriji”压缩文件复制到U盘里,然后移除U盘设备,拔出U盘。提示学法:1、看书自学;2、相互学习。教师巡堂个别辅导学生展示汇报教师点评归纳小结①接入U盘②复制粘贴文件③移除u 盘④拔出U盘巩固练习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搜索名为“music”的文件夹,把搜索到的相关文件夹压缩以后,放到U盘里带回家解压缩后浏览文件。 了解任务自学教材完成任务汇报答案听讲观察了解任务自学教材完成任务汇报答案听讲观察完成任务上交作业 边做边学,逐步递进加深,学会思考与分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总结评价,拓展提升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借助板书和屏幕广播,小结“文件的查找”、“文件的压缩与解压缩”,“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操作方法。指导学生填写书本后面的“学会了”表格收集学生的情况 回答问题填写自评表 小结知识,加深记忆反馈学习情况
(七)板书设计
分享最快乐 ——文件的查找、压缩与交换
一、文件的查找
二、文件的压缩与解压缩
三、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