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我的播放器——音频播放器和滑动条的使用 教案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 我的播放器——音频播放器和滑动条的使用 教案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 14 课 我的播放器——音频播放器和滑动条的使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第三册第 14 课的内容,教材中以制作“我的播放器”为活动主线,把设置 Screen1 的属性、设计界面布局、添加组件与设置组件属性、逻辑设计等内容融合其中。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音频播放器”“滑动条”组件的添加以及代码的编写,设计了“跟着做”“动手做”“试着做”三个层次的创作任务,把相关知识融入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做中学”,掌握“音频播放器”“滑动条”组件的添加以及代码的编写。“音频播放器”是非可视组件,本课的学习为后续的设计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设置 Screen1 的属性、设计界面布局、添加组件与设置组件属性、逻辑设计等操作,初步掌握了利用 App Inventor 编写程序的一般步骤,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从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风格来看,这个学年段的学生喜欢接触新奇事物,好表现,对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乐于创作作 品、表达想法、交流收获。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添加“音频播放器”组件。
会添加“滑动条”组件。
会使用“音频播放器”播放和暂停音频。
会使用“滑动条”控制音频音量大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尝试、独立思考、互动交流等学习方式,在主题创作中掌握利用“音频播放器” 组件编写播放和暂停音频的代码块,利用“滑动条”组件编写控制音量大小的代码块。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我的播放器”等创作活动,感受学习 App Inventor 编写程序的乐趣。
在操作体验和互动交流中,形成敢于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大胆尝试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音频播放器”的添加、“滑动条”的添加、播放暂停音频代码块的编写、控制音量大小代码块的编写。
教学难点:播放暂停音频代码块的编写、控制音量大小代码块的编写。
(五)教学策略
本课采用“做中学”教学理念设计教学。教学过程以“我的播放器”为创作主线,采用范例教学法和基于问题解决的任务驱动教学组织教学,并设计了两个梯度的创作任务。其中, 第一梯度为模仿创作“我的播放器”作品;第二梯度任务为个性创作,设计完善“我的播放器”作品,学以致用,提升思维。为此,本课设计了五个环节的教学流程:技能训练—作品赏析—模仿学习(自主尝试—互动内化)—个性创作—展评小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教材、微视频、任务单等进行自学,也可以通过上机实践、小组互助互学、请教老师、参考范例作品等方法进行学习。
(六)教学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室、教学广播软件、课件、助学卡、微视频、光盘配套资源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师教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作品赏析 创设情境,展示范例作品“我的播放器”应用软件,邀请学生体验。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需要实现的功能,梳理归纳创作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实现播放音频的功能? 如何实现暂停播放音频的功 能? 如何实现控制音量大小的功 能? 3. 引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组件——音频播放器、滑动条。 板书: 【我的播放器——音频播放器和滑动条的使用】 欣赏、体验范例作品。 分析作品需要实现的功能,形成人机对话经验,探索人机对话路径, 完成下表: “问题” 导向,借助表格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作品, 搭建支架,为自学新知埋下伏笔。
人的行为 机的行为
3. 认真听讲
组件设计 播放组件设计视频,提供时间和机会让给学生参与自主学习。 音频播放器组件 介绍组件的作用和功能 对学生常见的疑难问题作回答 音频播放器属于非可视组件,引出后续学习内容中同样是非可视组件的文本语音转换器等,做到承前启后。 1. 自学内容:按步骤设计界面布局,添加组件, 并设置组件的属性。 解决的问题: (1)如何添加“音频播放器”组件,并上传音频? (2)如何添加“滑动条” 组件? 2. 帮助资料:课本、 微视频、助学卡等。 模 仿 创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步调,自学解决本课创作所涉及的基础知识— —添加“音频播放器” 和 “滑动条”组 件。
板书: 【添加“音频播放器”】 【添加“滑动条”】 展示个别学生作品,强化添加“音频播放器”的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认识非可视化组件。 同伴互检,并向教师反馈学习效果。 个别同学上台分享操作步骤。 教 师 根 据学生的自学情况以学定教,对“音频播放器” 和 “滑动条”组
(
人的行为
机的行为
所 需 组

按按钮
听到音频
检测到按压
按钮
播放音频
音频播放器
按按钮
听到音频暂停
检测到按压
按钮
暂停播放音频
音频播放器
滑动滑块
检测到滑块位
置发生变化
滑动条
)
板书: 【非可视组件】 件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与小结,帮助学生强化学 习要点。
逻辑设计 播放逻辑设计视频,提供时间和机会让给学生参与自主学习。 滑动条的使用。 介绍组件的作用和功能 对学生常见的疑难问题作回答 通过拖动滑动条的滑块,动态更新音频播放器的音量,实现控制音量大小的功 能。 1. 自学内容:按步骤进行逻辑设计。 创作路径: 编写“我的播放器”程序,拼接代码块。 连接模拟器,测试程序。 2. 帮助资料:课本、微视频、助学卡等。 教 师 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自学效果,为后继的“互学”提供参考。
抽取典型正反例,帮助学生梳理分析代码块的含义。 板书: 【1. 播放功能:开始】 【2. 暂停功能:暂停】 【3. 控制音量:取滑块位置】 出示问题程序,组织学生讨论。巡视指导。 请学生反馈,针对错误案例进一步小结。 个别同学上台展示,分享学习收获。 小组合作,修改“我的播放器”问题程序。 要求: 找出错误原因; 提出修改意见。程序 1:单击“暂停”按钮, 不能继续播放音频。 程序 2:无法调整音量。 3. 派代表反馈小组意 见。 正 向 反馈, 夯实基础。 通 过 小组学习,师生互动,集众智慧, 内化知识。
个性创作 强调创作要求。 提醒:相关资源,可从“桌面—— 综合创作更多素材”文件夹中获取。 巡查指导。 展示一些典型范例作品,启迪学生思考。 优化作品,提醒学生及时保存作 品。 自由创作 欣赏精彩范例 优化和完善作品 放手实践,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让不容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发展。
课堂练 习 1.展示本课的重难点题目,巩固本节课的新知。 1.通过回答教师的问题,检查自身对本节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巩固新知。 通过选择题提问及解答, 巩固新知。
展示小结 教师展示部分优秀作品,跟踪评 价 引导学生自我思考 结合板书,总结本课学习内容:音频播放器、滑动条等。 1. 小组互评作品,评出小组最优作品。 评价标准: (1)能应用本节课所学的代码创作; 通 过 作品评价,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在此 基础上帮助
体现主题; 表达有创意。 2.学习反思 学生树立知识, 归纳要点, 提升能 力。
(八)板书设计
第 14 课 我的播放器——音频播放器和滑动条的使用
组件设计 逻辑设计
添加“音频播放器”——非可视组件 添加“滑动条” 1、播放功能:开始 2、暂停功能:暂停 3、控制音量:取滑块位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