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4 课 快乐可回放——音频和视频的插入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教材《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小学第 3 册第 4 课内容,是第一次介绍插入和设置音频、视频的一课。教材以“快乐可回放”为活动主线,融入音频的插入、声音的设置、视频的插入与设置等知识点。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组合统称为多媒体,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文本框的使用和图片的处理,这两种媒体的操作方法与音、视频的操作方法有相似之处,对本课学习音、视频的插入和设置有铺垫和启发的作用。音频和视频是多媒体中极具表现力的元素,能充分调动人的多种感官,使作品更加吸引人。在“WPS 演示”中使用音频、视频,不仅是“WPS 演示”区别于“WPS 文字”的特点,还是其表达作品内容、吸引观众的重要方式。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 3 课以及五年级“WPS 文字”的学习,学生较熟练地掌握了在演示文稿中处理文字和图片的基本技能,对处理新的多媒体素材,尤其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校园生活素材,兴趣浓厚、探究欲强。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插入和设置音频。学会插入和设置视频。过程与方法在模仿音频的插入和设置后,通过对比插入与设置图片的操作步骤,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操作规律,并运用此规律自主探究视频的插入与设置方法,掌握多媒体素材的操作方法,掌握使用多媒体表达信息、吸引观众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验使用多媒体来形象生动地表达信息的方式,培养使用计算机软件表现校园生活的意识,感受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价值观。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音频、视频的插入和设置教学难点:音频、视频的合理设置五、教学策略本课以做中学为指导思想,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快乐可回放”为活动主线进行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了四个环节: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巩固提升—归纳总结,不仅注重教师的“导”,也注重学生的“学”。首先完成任务一,学习音频的插入,通过对比插入音频与插入图片的操作步骤异同之处,总结插入媒体素材的要点,一是确定插入的位置,二是确定插入的媒体对象;然后完成任务二,学习音频的设置,通过对比设置音频与设置图片的操作步骤异同之处,总结设置媒体素材的要点,一是确定设置的对象,二是找准对应的功能选项卡。最后, 把总结的操作媒体对象的一般规律运用到任务三的解决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务三,插入和设置视频,完成多媒体演示文稿作品,培养了学生计算思维。六、教学媒体(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我们在学校的活动中录制了音乐和视频。能否把这些素材也添加到我们的演示文稿作品中,让作品更丰富多彩, 更加吸引人呢?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演示文稿中添加新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探究新知任务一:插入音频布置任务,打开“多彩童年”演示文稿,给“活动类”的第1张幻灯片插入音频文件。播放放映效果,教师示范。分析插入音频的步骤。提问:插入音频与插入图片的操作步骤有什么异同之聆听任务要求观察,总结操作步骤对比不同提炼要点,发现规律(一是确定插入的位置,二是确定先模仿,积累动手操作经验,再对比, 辨别异同,发现插入操作的规律。)多媒体计算机、“WPS 演示”软件、教学课件、习题包七、教学过程处? 插入的媒体对象)任务二:设置音频 布置任务,将任务一中的音频设置为跨幻灯片播放, 使声音只是在活动类的四张幻灯片(即幻灯片 9~12)中播放。 播放放映效果,教师示范。 分析设置音频的步骤。 提问:设置音频与设置图片的操作步骤有什么异同之处? 聆听任务要求 观察,总结操作步骤对比不同 提炼要点,发现规律(一是确定设置的对象,二是找准 对应的功能选项卡) 在辨别异同中, 找出设置的多媒体对象的一般规律。巩固提升 任务三:插入与设置视频 布置任务,在第 4 张活动类幻灯片后新建一张幻灯 片,插入反映校园活动的视频文件,并将视频设置为“全屏播放”。 引导学生按插入媒体对象的规律,推导插入视频的操作方法。 引导学生按设置媒体对象的规律,推导设置视频的操作方法。 操作演示。 聆听任务要求 先思考,后操作 验证规律 把总结的规律应用到新的问题解决中,夯实学生的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学习小结 出示插入音频、设置音频、插入视频、设置视频流程图, 回顾本课所学。 总结本课所学 梳理知识,深化认识。八、板书设计快乐可回放——音频和视频的插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