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十章 第五节 人体能量的供给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十章 第五节 人体能量的供给教案

资源简介

第4单元 第十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第五节 人体能量的供给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2、说出体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及维持体温恒定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尝试测量自己和他人的体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健康。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说明人体内能量供给的过程。
【难点】
1、说明人体内能量供给的过程。
2、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健康。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录制“比较不同食物的热价”实验视频,制作课件。
(2)提前准备好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额温计和耳温计四种体温计。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导入]展示四种体温计这几种是我们家里常用的体温计,它们分别是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额温计和耳温计,你会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吗? 学生纷纷表示会测量体温。
一、体温 一、体温 [活动]测量体温下面我们以额温计为例,请几名同学来尝试测量体温。谁会用额温计?(选取四个学生为同伴测量体温,被测体温的孩子要有男有女。)[小结]四个同学的体温并不完全一样,这是因为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等存在一定的差异。[阅读 思考 讨论]从刚才的活动可以看出大家都有量体温的经历。请大家拿出活动任务单,看活动一,阅读课本P70-71,思考并讨论:1、当你为别人量体温时,如何确认他们是否发烧? 2、当某些传染病流行期间,机场、车站等场所为什么要使用体温探测仪检查旅客的体温?可以同桌之间相互讨论。[问]要量体温,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体温。你们知道什么是体温吗?体温:人体内部的温度。[问]测体温的传统部位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测体温的传统部位一般是腋窝、口腔和直肠三处,前两个部位大家比较熟悉,直肠为大肠的末段,在肛门往里一段。[问]腋窝温度、口腔温度和直肠温度的平均数值分别约为36.8℃,37.2℃和37.5℃。你知道其中哪个部位的温度最接近人的实际体温吗?(提示:内部温度)应该是直肠。[讲述]目前在家庭中耳温枪和额温枪也用得比较多,耳温枪测定的正常体温范围约在35.8℃-38℃之间,额温枪测定的正常体温范围在35.8℃-37.8℃之间,因为不同人的体温存在一定差异,同一个人不同时间、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也有所不同,所以一般情况下,测量的体温超过37.5就要引起重视,超过38可认为已经发烧。而具体的发烧原因和治疗则需要求助于医生。[问]第二个问题,公共场所为什么要检查体温呢?你知道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这是因为发热是某些传染病的典型症状,因此可以通过检查旅客的体温来筛选可疑病人。[问]什么叫发热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人体被某些病菌、病毒感染时,体温会升高,称作“发热”。[问]人们听到发热都会恐慌,那么,发热有什么害处?(提示)你们发烧时会不会感觉胃口不太好?[讲述]这是因为体内很多反应,比如消化需要酶的参与,而酶参与反应需要适宜的温度。所以体温过高或长期发热,人体生理功能紊乱甚至危及生命。[问]因此,发热了我们要采取降温措施,你们都采取过什么样的降温措施呢?[问]那发热是不是完全有害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益处:体温升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提高代谢能力,所以可以加快体内物质氧化分解,发热是身体自我保护的状态,有利于抵抗外来病菌,发烧也能抑制某些病菌的生长生殖,使身体抵抗力增强。所以发热既有利又有害。 四组学生进行体温测量,体温差不多,但是有差异。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相互讨论、进行思考。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学生根据刚刚阅读得到的信息,回答问题。学生认真听讲。学生根据刚刚阅读得到的信息,回答问题。学生联想自己发热时的感觉。学生讲述自己发热时的降温措施。
二、人体能量的供给(供给过程的解释) [过渡]但是不得不承认,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那维持体温的能量来自哪里呢?来自于我们摄入的食物,那食物怎么转化成能量呢?[小组合作 自主学习]接下来请大家拿出活动任务单,完成活动二阅读课本P68,在下列括号、方框和圆圈内填写合适内容。[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哪两个系统进入细胞?要先被消化系统消化吸收,再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的细胞中。[问]营养物质除了被暂时贮藏在人体内,还有一部分呢?用于细胞的分裂与生长,转变成人体的组成物质。[问]在细胞内,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有机物会发生什么?在氧气的参与下被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问]这样的生理作用叫做什么作用?(提示:什么生理过程需要氧气参与,产生二氧化碳呢?)这样的生理作用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可以释放能量,这能量就可以用于维持我们的体温。[问]产生的能量除了维持体温还可以?还有一部分用于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比如学习、运动、生长发育等。[小结]也就是说,我们体内细胞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呼吸作用与能量的供给有关。大家都知道,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有机物从哪来?需要摄入食物。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怎么进入身体呢?要通过消化系统消化吸收。氧气从哪来?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有机物和氧气怎么进入细胞?需要循环系统进行运输,进入身体各处的细胞中。在细胞里进行呼吸作用,糖类、脂肪等有机物被分解,释放出能量。[学以致用]登山时,高处的空气越来越稀薄, 我们常有心慌、气短的感觉;饥饿时,我们会感到全身乏力。你能解释这其中的道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两个例子说明人体能量供给的过程需要身体多个器官、系统的共同参与,我们需要足够的食物和氧气才能保持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学生小组合作,一起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填图。学生回答问题,展示讨论结果。学生回答问题,展示讨论结果。学生回答问题,展示讨论结果。学生回答问题,展示讨论结果。记录概念图板书。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二、人体能量的供给(热价和食谱) [过渡]食物能为我们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说明食物中储存着能量。那么100克大白菜和100克猪肉储存的能量一样多吗?[观看微课]营养物质不同,能量也不同,大家都知道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是人体的供能物质。那么哪种营养物质储存的能量多呢?做个实验探究一下吧!观看视频。看完后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1、为什么水的温度会升高?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这些食物燃烧后释放了热量,使水温升高。1克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叫做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可以反映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问]哪种食物使水升高的温度最多?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花生使水升高的温度最多。[问]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还记得花生、黄豆和玉米中分别是什么营养物质较多?[小结]同样质量的花生燃烧后使水温升高最多,说明脂肪的热价最高。[讲述]老师刚刚的实验只能粗略比较不同食物的热价,科学家们经过更加精准的实验测定,测得蛋白质的热价为17.15KJ/g, 表示1克蛋白质彻底氧化释放的热量是17.15千焦,糖类和脂肪的热价分别为17.15 KJ/g和38.91 KJ/g。[读表格]各种食物由于组成成分的不同,热价也不同。找一找表格里热价最高的食物和最低的食物分别是什么?[问]你能解释吗?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花生含脂肪较多;大白菜主要含维生素,含蛋白质、糖类或脂肪较少。这说明,热价与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有关。[读表格]我们每天各项生命活动需要消耗不少能量,那么人在一天中需要的能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读表思考?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与其年龄、性别、体重以及从事劳动的强度有关。所以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更科学地设计我们的食谱。[回忆]为了健康,我们的膳食应该注意这样的原则,回忆一下膳食金字塔。由金字塔可以看出,我们应该食物多样化,以摄取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糖类、脂肪、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无机盐等。这些营养物质中,人体的供能物质有哪些呢?[总结]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人体的供能物质,其中,糖类和脂肪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人体所需能量约70%来源于糖类。脂肪是体内贮存能量的物质。[讲述]青少年正处于旺盛的生长发育期,需要食用足够的糖类以提供维持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食用适量的蛋白质以满足人体骨骼、肌肉等生长发育的需要,食用一定量的含无机盐、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以保证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这是青少年一天应摄入的各种食物建议量。[合作探究]学习了这么多,接下来想请大家小组合作,完成活动三:1、计算任务单上小红同学的食谱一日摄取的热量,完成相关问题。数学课代表能不能指导一下怎么计算?直接公布总能量是6654.5KJ,请大家完成问题1。2、请根据计算结果,小组讨论,帮小红完善一日食谱。(展示一天摄入量的PPT作为提示)[问]你们看出小红同学的食谱存在什么问题吗?小红同学淀粉类摄入太少,蛋白质过多,蔬菜水果也可以再丰富点种类,还可以考虑三餐比例3:4:3,这样安排三餐更加合理。大家课后可以一起合作设计出更完善的一日食谱并进行交流展示。 学生认为不同。学生认真观看实验视频。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回答问题。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及之前学习过的知识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学生答出表格中热价最高的是花生,最低的是大白菜。学生读表格,说出影响因素。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的知识,说出供能物质。学生认真听讲。数学课代表说出计算方法。学生查表完成填空题1。学生讨论,发现现有食谱的问题,课后进行完善。
五、板书设计
第十章 第五节 人体能量的供给
一、体温(人体内部的温度)
发热既有利又有害
二、人体能量的供给
食物 氧气
消化 系统 呼吸 系统
循环 系统
细胞
维持体温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包含两大部分内容:人体能量的供给和体温。考虑到体温部分的内容难度稍小,所以我调整了上课的顺序,以大家常见的温度计导入新课,把体温相关知识的学习放到一开始。关于尝试测量体温这个活动,经过很长时间的纠结,我放弃了水银体温计的测定,选择用最快速的额温计给学生尝试体温测定。我有两个原因:1、本节课内容多,额温计测定温度比较快,节约课堂时间;2、目前,家庭里包括医院里额温枪都使用较多,这样的改变也算是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过上课过程中发现会使用额温计的学生不是很多,这是在一开始没有想到的。不过所幸使用简单,一教立刻就会了。
在体温这部分,我选择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其实答案都是比较开放式的,没什么标准答案,我的目的是通过这两个问题把体温相关知识讲解透彻。这部分还算比较符合预设,学生能够很好地配合,并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把体温放到前面讲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很好地导入下一部分能量的供给。这部分是个难点,我设计了一个概念图,让学生合作完成,在最后实施的过程中,有机物在细胞中进行的是什么作用难住了学生,但是在我的提示以后,学生也可以说出这是呼吸作用。然后我再利用呼吸作用通过板书绘制一个简单版的概念图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概念,理解人体能量的供给。
热价的导入我选择通过一个微课,这个实验微课的完成、拍摄和制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这个实验以前从来没有做过,但是这次为了拍摄实验,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吸取了很多前辈的经验,另外考虑到只是一个比较,并不是测量计算热价,所以我并没有过多考虑热量散失的问题。最后经过多次实验,结果和预想的基本一致,制作出的视频应该算是一个亮点。通过这个视频导入学习了热价的概念,热价和什么有关,效果还是挺不错的。
10-5和10-6两个表格的阅读我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从表格的信息中找规律、找要点。然后通过回忆膳食金字塔重温了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功能。关于食谱的计算和完善一开始我是打算让学生计算的,但是考虑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放弃让学生自己计算,而是让他们知道计算方法并直接告知其答案。而完善一日食谱需要较长的时间,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最后只来得及让学生找出食谱存在的问题,而食谱的完善则放到课后完成。
整节课的设计我都是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希望通过各种真正能动起来的活动,帮助学生建构一些重要的概念,并且感受生物学和我们生活的息息相关。
PAGE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