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节 伴性遗传第2课时【教学目标】1、回顾伴性遗传的类型并说出其特点。(生命观念、科学思维)2、分析遗传系谱图,推断遗传病的患病概率。(科学思维、社会责任)【教学重难点】分析遗传系谱图,推断遗传病的患病概率。【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伴性遗传的特点(1)伴X隐性遗传①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②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的特点;③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④正常男性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正常。(2)伴X显性遗传①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②代代有患者,具有连续遗传现象;③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一定为患者; ④正常女性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正常。(3)伴Y遗传①患者均为男性;②传递规律为:父亲→儿子→孙子。2、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根据生物性状判断生物性别【新课讲授】一、遗传系谱图的分析第一步:确定是否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第二步:确定是否是细胞质遗传病(1)判断依据:只要母病,子女全病;母正常,子女全正常,即子代的表现总是和母亲一致。第三步:确定是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1)双亲正常,子代有患病个体,一定是隐性遗传病(简记为“无中生有是隐性”)。(2)双亲患病,子代有正常个体,一定是显性遗传病(简记为“有中生无是显性”)。(3)亲子代都有患者,无法准确判断,可先假设,再推断。第四步:确定是否是伴X染色体遗传病(1)隐性遗传病①女性患者,其父或其子有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②女性患者,其父和其子都患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遗传。(2)显性遗传病①男性患者,其母或其女有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②男性患者,其母和其女都患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遗传第五步: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推测(1)若该病在代与代之间呈连续遗传,则最可能为显性遗传病;若在系谱图中隔代遗传,则最可能为隐性遗传病;根据患者性别比例进一步判断,并找结合版型遗传进一步确认。【人类遗传病判定口诀】父子相传为伴Y;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有正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有正非伴性。三、概率计算1、利用自由组合定律可以同时分析家族中两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假设患甲病的概率为m,患乙病的概率为n,完成下面表格。序号 类型 计算公式① 只患甲病的概率 m-mn② 只患乙病的概率 n-mn③ 同患两种病的概率 mn④ 只患一种病的概率 m+n-2mn或m(1-n)+n(1-m)⑤ 患病概率 m+n-mn或1-不患病概率⑥ 不患病概率 (1-m)(1-n)⑦ 非甲病概率 1-m⑧ 非乙病概率 1-n2、“男孩患病”和患病男孩男孩患病,确定为男孩,不需要考虑性别概率,只需求其患病概率。患病男孩,求其患病概率且为男孩的概率。例:(1)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a;则一对夫妇Aa x Aa,其生育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4,生育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2)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b。则一对夫妇XbXb x XBY,其生育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2,生育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四、基因在染色体位置上的判断细胞中的基因有的位于细胞质中,有的位于细胞核中的常染色体上,有的位于细胞核中的性染色体上,我们可根据以下方法来确定“基因的位置”。(1)若正交、反交结果一致,表示基因在常染色体上。(2)若正交、反交结果不一致且不表现母系遗传,表示基因在X染色体上。(3)若正交、反交结果不一致且表现母系遗传,表示基因在细胞质中。2、若显隐关系已知,可选用隐性的雌性×显性的雄性(XY型生物),根据子代雌雄个体的性状表现确定基因的位置。【思考】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如何遗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