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观察新鲜血液和人血涂片,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各成分的功能。②、识别各种血细胞,并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③、说出ABO血型系统的四种血型,认同同型输血原则以及玩过无偿献血制度。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使用显微镜的技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血液成分的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体验生活和科学的密切关系,培养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新鲜血液和人血涂片,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各成分的功能。教学难点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体验生活和科学的紧密关系。课前准备:1、备好课;制作PPT课件;显微镜;人血的永久涂片。2、探究实验的材料器具:家畜的新鲜血液;试管,量筒,试管架;质量分数为5%的柠檬酸钠溶液。3、要求学生分好实验小组;网上搜集关于血液的知识,形成对血液的初步认识。导入电视剧《甄嬛传》有这样一个滴血认亲的情节,下面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播放)看完这段视频,你认为滴血认亲的做法是否合理?有么有科学依据?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血液相容的现象?这些都与血液相关,血液就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红色液体,属于结缔组织,血液的组成是怎样的呢?有着怎样的功能呢?下面,我们来完成第一个探究主题,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探究主题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请同学们看演示实验,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展示步骤:一:演示实验,宏观探究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展示步骤:(1)在试管内加入少量质量分数为5%的柠檬酸钠溶液(2)用注射器取10毫升新鲜血液,注入试管内轻轻摇动几次。(3)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观察导向:1 试管出现了什么现象?2 血液分几层?各层颜色有什么不同?位置 成分 颜色 占血量(%)③推测柠檬酸钠的作用是什么?讨论分析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①你认为血液可能有几部分组成?②为什么说血液是“流动的组织”?引导回顾:组织的概念,从而更好的理解血液为什么是一种组织。答案: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细胞,这些血细胞与血浆共同构成血液,完成物质运输等功能,因此,血液是一种结缔组织,血液刻意流动,因此称作“流动的组织”。设疑:血液中55%的是血浆,血浆的成分有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请同学们看课本44页,回答问题。共同总结:血浆的作用: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与废物。二、拓延实验、深层探究设疑:不加入抗凝剂的血液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4)相关链接: 血 清新鲜的血液不加抗凝剂,血液就会凝固成血块。血块周围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为血清。血清成分复杂,含有各种血浆蛋白、脂肪、葡萄糖、维生素、无机盐、激素等。手上有小伤口,血液凝固后,周围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就是血清。过渡 :认识了血浆,我们再来认识一下血液的其他家庭成员,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三、分组实验、微观探究观察人血的永久凃片(1) 显微镜观察人血凃片。(2) 提出问题,讨论观察1 你能看到几种细胞?2 显微镜视野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哪一种?什么形状?什么颜色?3 最大的是哪类细胞?有没有细胞核?4 最小的是哪类细胞?提示注意:观察的时候,要注意移动装片,细心寻找。(3)填表比较、归纳总结:(4)分析实验、总结问题:白细胞和血小板不太好找,分析原因可能是什么?共同总结:白细胞数量太少;血小板太小。过渡:血浆运载着血细胞一家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循环流动,血细胞的成员在和血浆相伴的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生理功能呢?首先,让我们来看视频,再来认识红细胞。播放视频。请同学们根据视频和课本45也的内容回答(一)红细胞:(1)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什么?有什么特性?(2)根据红细胞成分的特性 你能预测红细胞的功能吗?总结:红细胞除了运输氧气以外,还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设疑:正常人的红细胞数量是一定的,如果数量出现异常。会引起什么病症呢?诊断治疗: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某同学脸色苍白,经常精神不振,容易疲劳和头晕。妈妈带他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建议他多吃富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该同学可能患有什么疾病?医生的建议有什么道理吗?提示:当血液里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时,就会有贫血症状。讲解释疑:红细胞的减少说明不健康,增多也是说明不健康,会伴有血液循环系统障碍,血液黏稠致使血流变缓乃至发生血栓。把红细胞定格在一定数量上,才是最合适的。(二)白细胞:过渡:红细胞的作用不可小视,那么白细胞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看视频,回答问题: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播放视频,结合课本回答。提示: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所以白细胞是人体的“自卫兵”。(三)血小板:过渡:红细胞,白细胞在血液中功不可没,那个头最小的血小板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看视频,结合课本回答问题?(1) 当血管破裂血液流出时,血小板怎样反应?(2) 总结血小板有什么功能?过渡: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衰老死亡后,血细胞会不会越来越少呢?请同学们看45也相关链接。迁移应用:春晚小童星邓鸣贺,查出患有白血病,你认为让“小邓子”彻底治愈该病的最好方法是什么?过渡:病人血常规检查是医院最常见的一项化验项目,一般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以及血红蛋白测定。下面我们就用学到的知识分析讨论一下课本P46中的血常规化验单。阅读血常规化验单,分析并讨论有关数据。1、 该化验单的哪项测定值不正常?2、 化验结果说明了什么?小结:血常规化验结果可以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参考,对疾病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探究主题二:输血与血型人体内的血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成年人的血量占体重的7%----8%,如果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血液总量的30%就会有生命危险,早在17世纪,就有人尝试将动物血液输入人体来抢救病人,但都失败了,没有人知道其中的原因。直到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得施泰纳尝试将许多人的血液样品混合,发现有时两种血液样品能完全混合在一起,而有时两种血液的红细胞会彼此凝结成团,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他认为,正是这种红细胞凝集现象导致了输血的失败。请同学们默读p47,回答下列三个问题。思考问题:1、 人的血液有几种类型?2、 输血时应注意的原则是什么?3、 健康人每次献血量是多少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生默读,回答。做游戏通过游戏,思考问题:1、为什么输血前必须要先鉴定血型?2、各种血型的人输血时可接受哪几种血型的血液?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课堂开头看的滴血认亲有没有科学依据呢?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仅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从198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健康人献出的血液可以帮助失血者恢复健康甚至是挽救生命,无偿献血是公民的义务,也是一种高尚的行为。课堂自测,挑战自我:下面,我们就用所学的知识挑战自己,做一下检测。1.如下图,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其中A、B试管中加入抗凝剂,C、D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静置24小时后,其中正确的图示是( )2.在盛有新鲜血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静止一段时间后,上层呈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 )A.红细胞 B.血清 C.血小板 D.血浆3.人体出现急性炎症时,血液里数量会明显增多,并能吞噬病菌的细胞是( )A.血浆 B.红细胞 C.血小板 D.白细胞4.三种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是( )A、红细胞和血小板 B、白细胞和血小板C、红细胞和白细胞 D、白细胞5.当A型血的人失血过多,抢救时应该给 他输入( )A.A型血 B.B型血C. AB型血 D. O型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