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4.1.2 运动的完成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上册4.1.2 运动的完成 教案

资源简介

运动的完成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准确分析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2、能够举例说出有哪些系统参与了运动的完成过程。
(2)能力目标
1、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的观察鸡翅,提升观察能力。
2、会制作肘关节模型,并运用模型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可以获得科学的事实和证据,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养成安全意识,学会在运动中保护自己,不做危险的运动。
2、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能够准确描述骨、关节、肌肉的连接方式。
(2)教学难点
1、能够准确分析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3、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新鲜鸡翅及实验用具。
3、准备关节模型、橡筋、螺丝钉。
(2)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
4、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动物的生活》第一章《动物的运动》的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第一节《运动的基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动物运动的基本原理,从而使学生对动物运动的本质获得更为深入的认识。为后面学习动物的行为等内容打下基础。运动与生活健康密切联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养成安全意识,学会在运动中保护自己,不做危险的运动。
5、学情分析
处于八年级上册的学生正是身体发育的旺盛阶段,也是思维较活跃的时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很高,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欲望也很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生理特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生物科学素养。
此时的学生非常热爱运动、喜欢跑、跳,但却缺乏安全意识,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习形成安全意识,知道在运动中保护自己,明确哪些运动是不能在学校做的。
6、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依据“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的课程理念,探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知识产生和建构的场所,是学生“做中学”的乐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科学探究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本节课以三大板块组建,“运动的基础”——通过构建模型和观察鸡翅得出骨、骨骼肌是如何有序的组合在一起的。“运动的产生”——利用制作的模型完成“屈肘”、“伸臂”、“自然下垂”、“垂直提重物”,进而得出运动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具体变化,得出运动产生的过程。“运动的完成”——讨论得出需要多个系统的配合。
最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产生运动时注意安全的共鸣,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随时具有安全意识的习惯。
7、教学方法
设问法、实验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
8、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运动的事故 导言:大家还记得这个场景吗?当时是不是热血澎湃、非常激动?老师也是激动的彻夜难眠。我我们学校的学生也是如此,于是一开学就在全校举办排球赛,比赛相当激烈。大家都十分投入比赛,可是谁想到意外竟然发生了。2位同学在球赛上撞在了一起,失去了行走的能力,于是我们马上将他们送到最近的医院进行检查。从检查的结果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第一位怎么了?第二位呢?医学上把这种情况称为脱臼。医生给出的结论和建议是:“,短时间内不能参加任何的体育活动,注意休息。”因此他们只能暂时离开课堂,回家养伤。设疑:当骨、关节等结构受伤后我们的运动能力就受到了影响。这些结构的存在与运动有什么关系呢?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将教材翻到P70《运动的完成》。(板书:第二节 运动的完成) 骨折、关节错位 古罗马教育学家普罗塔克说“学生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与热点结合,并将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作为教学的内容,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种。
运动的基础 过渡:大家还记得运动的基础是什么吗?大声说出来。制作模型:在你们桌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种材料,你们觉得他们分别代表什么结构呢?接下来请把这三个结构连接在一起,让他们像我们的手臂一样动起来。(巡视学生组装模型,并找出有代表性的几位同学)展示模型:我们请刚刚老师点到的几位同学上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模型。请让你们的模型动起来。(提醒:骨能够提供动力吗?这三个结构中能够提供动力的是谁?所以应该拉动肌肉。)我们发现有X个组是不能运动的,所以是错误的。剩下的这几位同学的模型画成简图分别是:(画图)过渡:实际情况到底是哪一种呢?由于鸡翅的结构与人手臂结构类似,所以我们一起来观察鸡翅。演示实验:这是什么?这个呢?(分别指骨、关节、肌肉)在这块骨上连接了几块肌肉? 回答:骨、关节、肌肉思考回答连接模型展示模型:牵引肌肉,让模型动起来。观察回答观察回答 让学生自行构建骨、关节、骨骼肌的连接方式。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去纠错,加深知识的印象。初二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对于陌生的鸡翅,学生独立观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本实验安排为演示实验。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在观察鸡翅,还观察了教师是如何操作实验的。所以学生不仅可以更加清楚的观察结构,还能够从教师标准的操作中学习到解剖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通过整个演示实验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
(板书:2块)这两块分别是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注意观察他们是怎么长的。黑板上这几种情况,哪一种是符合事实的?模型纠错:接下来请同学们迅速的将你们的模型正确连接,刚才连接正确的同学去检查指导一下。在两位小老师的帮助下,每位同学都正确的连接了模型。让我们送给他们掌声。 观察后思考回答模型纠错
运动的产生 过渡:现在大家知道手臂的结构了吗?当手臂动起来的时候,骨、关节和肌肉是如何协调配合的呢?实验:将你们的模型举起来,牵引肌肉,完成屈肘的动作。①、你是怎么完成这个动作的?②、小组内讨论:完成屈肘的过程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是如何变化的?接下来伸直手臂,在这个过程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动一动你们的模型。(观察学生操作模型)他们两者是怎样变化的?那手臂处于自然下垂或者垂直地面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又是怎样变化的呢?请小组内讨论。①、谁愿意来说说自然下垂时,这两组肌肉是怎么变化的?②、垂直地面提重物时呢?总结: 通过这4种情况的观察,我们发骨骼肌肉会牵引骨饶着关节运动。(板书:二、运动的产生。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关节运动。) 利用模型完成实验。1、小组讨论得出: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操作模型,思考得出:伸臂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小组讨论得出自然下垂和垂直地面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情况。 陶行知说“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通过制作骨骼肌牵拉骨运动的肘关节模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学生在研究生命现象的过程中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运动的完成 设疑:运动的完成仅仅依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吗?那还有哪些系统参与了呢?小组内讨论一下。哪些小组已经得出答案了?来跟我们分享一下。其实还有内分泌系统的参与,它通过调节激素的多少来调节运动。过渡:我们做起来很简单的一个动作,身体都需要调动多个系统来配合完成。(板书:三、运动的完成。多个系统配合) 小组讨论说出有哪些系统参与运动并说明是如何参与的。 奥苏泊尔对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做了重要的区分,认为有意义学习需要三个条件,而概念图对于满足这些条件有独到的优势。
运动的安全 设疑:1、假如你现在坐着哆啦A梦的时光机回到了排球比赛前,为了避免这两位同学受伤,你会提醒他们注意些什么呢?可是我们没有时光机,所以一定要在运动中保护好自己。尤其同学们现在都处于一个特别有活力、爱跑、爱动的年龄,所以,在校园的其他地方也要注意安全。你认为在这些地方可能会出现哪些安全问题?你就应该怎么做?结语:同学们 从现在起,让我们做一名安全小卫士。在运动和生活中保护好自己;在发现别人有不安全的行为时,及时制止。愿同学们拥有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生活! 思考回答回答 “教育是就是当你忘记一切所学到的东西之后所剩下的东西”,也许过不了多久,学生会忘记运动是如何完成的,但他还会记得心中要随时装着“安全”二字。将生物课堂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不断的渗透校园安全的重要性。
9、板书设计
第2节 运动的完成
1、运动的基础

关节
骨骼肌:两组
2、运动的产生
骨骼肌收缩 骨绕关节运动
3、运动的完成
多个系统配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