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特点一、设计理念: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既与合作伙伴同心协力,又能独立地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思维和能力来解决问题。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才能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都围绕学生会学、学到知识这个中心去做,整节课自始至终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和参与,大胆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收集信息、独立思考、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动物行为的特点。2、举例说出研究动物行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二)、能力目标尝试资料分析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三)、情感目标1.体验与人合作研究、交流体会及取得成果的情感。 2.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对其周围复杂多变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3.关注身边常见的小动物的行为,增强保护动物的自觉性。三、重点难点重点:动物行为的概述和动物行为的特点。难点:研究动物行为的特点。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动物行为既熟悉又陌生,所以我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五、教学方法1、谈话法2、讨论法3、观察法六、学法指导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形式完成多种活动,培养合作意识与能力。七、教学媒体:自制课件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教师的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播放猫捉老鼠的视频 自我介绍,直接切入主题《动物行为的特点》,假如学生是生物学家,你们想从几方面科普《动物行为的特点》,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确定本节课完成三个目标:动物行为的概念、特点和研究目的。一、概念师:如何概述 小组商议后回答学生观看小组讨论 直接切入主题,目标明确,让学生当生物学家,以学生的角度学习本节课,更加贴近学生感受。一、概念大屏打出六幅图大屏打出练习题 动物行为的概念呢?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通过视频概述动物行为的概念。<我思考>这六幅图中那些属于动物的行为?总结:动物的生理功能不属于动物的行为。<我归纳>师生共同归纳出动物行为概念包括的所有内容。<我练习> 学生回答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学生回答 通过猫捉老鼠的视频概述动物行为的概念,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的理论,符合认知规律。通过六幅图的判断,锻炼学生用已有的概念解决问题,用两个练习题巩固动物行为概念。二、特点大屏打出动图大屏打出变色龙改变体色图播放草原红狐捉老鼠的视频 二、特点通过动图学生总结动物行为特点1:动物行为是一个动态过程通过变色龙改变体色图,学生总结动物行为特点2:动物的行为是对环境的适应,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草原红狐捉老鼠的视频,学生总结动物行为特点3:每种动物行为的产生,都是动物体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激素协调作用的结果。 学生思考后回答学生思考后回答学生分小组活动,共同分析视频,归纳总结动物行为的第三个特点 通过动图和动物行为概念总结特点,锻炼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分析草原红狐捉老鼠的视频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研究目的 三、研究目的小组内讨论,开发性回答,不局限于课本 学生讨论后回答 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培养创新和创造能力。十、板书设计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特点概念:动作或活动运动方式:(先后顺序根据学生回答写)行为类型:(先后顺序根据学生回答写)其他:(先后顺序根据学生回答写)二、特点1、动态2、适应性3、协调作用三、研究目的(先后顺序根据学生回答写)十一、课后反思本节课最大的收获:实现了大开放的课堂,尤其最后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完全由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了,不拘于课本的两点,开阔了学生的思维。PAGE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