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是小主编——电子小报的规划》说课稿尊敬的评委: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小学第二册第19课《我是小主编—电子小报的规划》。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小学第二册第19课内容,电子小报的设计与制作是对第二册第一单元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作为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以当一名小主编为主线贯穿整节课,把认识电子小报的组成要素、主题、规划内容等知识融入活动中,旨在渗透电子小报制作的规范性、步骤性和结构性,引导学生亲历活动感受前期规划的重要性,为下一课搜集材料做前期准备。2、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报纸,并已经做过手抄报。将对报纸的感性认识从实体报纸迁移到电子小报,有利于学生理解本课知识,激发学生自己制作电子小报的欲望。经过本册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已比较熟悉,但对设计和规划电子小报的结构和方法还比较陌生,需要教师引导和提供相关学习支架帮助他们理解。学生在四年级的学习中已学会创建文件夹和文件管理,这为制作电子小报资料管理提供了基础。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根据教材分析和学生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认知目标:了解电子小报的结构和组成要素,理解电子小报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掌握电子小报规划的要领。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规划电子小报的结构,学会建立资料文件夹,熟练电子小报内容的规划,能够保存自己的劳动成果。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小报的组成元素、小报主题的选取和内容规划。难点:小报的内容规划。三、教学策略与学法指导1、教学策略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范例教学法”。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我通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设置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2、学法指导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也就是“学会不如会学”。由此可知,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是极其重要的。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自主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报纸,获取有关电子小报的相关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2、合作学习法:本节课我将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团结协作,完成任务。四、课前准备与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收集优秀电子小报作品,准备好课堂需要的素材。2、教学课件。3、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工协作完成任务。教学过程: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教学设计应注意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如下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情这一环节我通过提问学生是否做过手抄报的对话为切入点,引出利用word来制作电子小报。通过让学生将手抄报和电子小报进行比较,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想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制作电子小报的欲望,进一步揭示课题。这样的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明白了这节课的学习目的。(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这一环节,我主要是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整个环节共设置了三个任务。任务一:认识小报的组成要素。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对电子小报进行规划,首先要认识电子小报的组成要素以及结构图。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给学生提出根据“结构图”从《现代中小学生报》中找出电子小报各组成要素的要求,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再通过合作学习,加深对组成要素的认识。这样有针对性的从“寻找”到“认识”的过程,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能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善于观察、归纳和分析的能力。任务二:欣赏优秀作品,找出作品的主题。针对这个任务,我特意让学生欣赏两份不同主题的优秀作品,并提出让他们边欣赏边思考:这两份电子小报的主题各是什么?比较喜欢哪份?通过比较,从而得出电子小报的报名选取要简短而响亮;主题要小而精,贴近生活和学习,新颖有吸引力;内容的选取则要围绕主题。通过这个任务,既增加学生对电子小报的认识,又能加深学生对电子小报主题和内容选取的理解。任务三:观察范例里的电子小报,完成电子小报的结构图。这个任务主要让学生通过对“小记者报”进行分析,加深学生理解电子小报的各个要素、主题和内容选取,巩固所学知识。(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仿照范例对自己的电子小报进行规划和创建资料文件夹。考虑到个体差异性,这个任务我让学生通过“先讨论,后录入”的方式完成。这样做既避免了一些学困生无从下手的现象,也能促进同学间的互动,达到共赢的效果。(四)、归纳总结,体验成功这一环节是对整节课知识的一个回顾,通过提问学生“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呀?”帮助学生对整节课进行总结,并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完成评价表。这个环节的设计,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调整后面的教学。五、设计理念1、选材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满足了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愿学。3、情境和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适当的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以上是我本课的设计过程,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和同仁们指教,谢谢!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