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运动的完成一、教学目标:1、以模型建构的方式说明骨骼肌与骨、关节的位置关系。2、以模型建构的方式说明运动是由骨骼和骨骼肌协调配合完成的。3、以结构功能观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二、教学重点:以模型建构的方式说明运动是由骨骼和骨骼肌协调配合完成的。三、教学难点:以结构功能观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四、教学准备:学生用品:木偶人、鸡翅、解剖盘、镊子、一次性手套、细绳五、教学思路:本节课尝试以论证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两个论证活动:一、学生制作模型探讨骨骼肌(肱二头肌)与骨、关节的位置关系,再解剖观察实物---鸡翅,对建构模型的合理性加以论证;二、学生完善模型探讨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在运动中的协调配合,再引导学生以亲身体验的方式论证模型的合理性,进而培养学生在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等方面的科学素养。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运动视频 欣赏运动视频 激发兴趣引入课题初建模型 引导学生穿绳,实现屈肘 利用生活经验,小组合作探究,尝试给木偶人穿绳打结,通过提拉细绳,实现屈肘 培养合作探究意识再建模型 引导学生给木偶穿绳,推测骨骼肌与骨、关节的位置关系 小组合作探究,推测骨骼肌与骨、关节的位置关系:给木偶穿绳,通过抽拉细绳模拟骨骼肌的收缩实现木偶屈肘动作,并进行演示讲解 由功能推测结构,探讨骨骼肌(肱二头肌)与骨、关节的位置关系实物验证--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要求观察鸡翅 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鸡翅并得出结论: 对建构模型的合理性加以论证解剖观察鸡翅 肌肉两端的肌腱跨过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上。建立概念 引导归纳结论 在模型建立和观察实物的基础上,总结运动的产生:骨骼肌收缩变短牵动着所附着的骨围绕关节发生了位置变化,产生了运动。 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三建模型 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模型,模拟伸臂动作 进一步完善模型,通过抽拉两根细绳模拟成对骨骼肌的协调配合,实现木偶人屈肘、伸臂动作 探讨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在运动中的协调配合体验验证--亲身体验屈肘伸臂 引导学生亲自体验屈肘和伸臂的动作并得出结论 按大屏幕的要求,完成动作并得出结论:屈肘时,以肱二头肌为主的屈肌肌群收缩,以肱三头肌为主的伸肌肌群舒张。伸臂时,肱二头肌为主的屈肌肌群舒张,以肱三头肌为主的伸肌肌群收缩。 以亲身体验的方式论证模型建构的合理性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综合本节课知识,概括出动物运动的概念 综合本节课知识,详细概括出动物运动的概念:动物因逃避伤害,争夺食物和栖息地,完成繁殖等进行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由骨骼和骨骼肌协调配合完成的。 课堂小结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自身运动 通过对自身运动的分析 知识迁移情感升华拓展提升 树立青少年科学合理的运动有助于身心健康的理念兴趣作业 提倡学生利用所学原理,课下进一步丰富木偶的动作 利用所学原理,充分发挥联想力和创造力,制造更为丰富的动作 课堂延展知识延伸板书设计 :运动的完成骨骨关节骨骼肌牵动牵动跨越围绕产生运动调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适应环境生存和繁衍4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