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垃圾巧分类——综合创作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1课 垃圾巧分类——综合创作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垃圾巧分类——综合创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第三册第 21 课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课,也是 App Inventor 编程学习的综合课程。教材以“垃圾巧分类”综合作品的创作为例,介绍了App Inventor 综合作品创作的一般过程。本课是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一次综合创作, 对培养学生整体的作品规划和设计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 App Inventor 软件的用户界面、界面布局、多媒体、绘图动画、传感器等组件设计及控制、逻辑、数学、 文本、列表、颜色、变量等模块逻辑设计的方法,能在特定的主题活动编写简单的程序,但对 App Inventor 软件各种组件和模块的综合运用及逻辑设计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作品创作的完整过程缺乏体验。这一阶段的学生具备一定的人工智能生活经验,自信心强,思维活跃, 愿意接受挑战,渴望自由创作的空间,乐于享受成功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制作 App Inventor 作品的一般过程。
(2)能根据主题进行功能模块构思。
(3)能根据设计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程序设计及优化。
2.过程与方法
(1)在“垃圾巧分类”综合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熟练掌握程序设计、修改和优化的方 法与技巧。
(2)通过程序作品的分享和交流,对作品进行评价,提高利用程序作品表达思想、传 递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利用 App Inventor 创作的乐趣,提升学习 App Inventor 的兴趣。
(2)养成积极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编程学习习惯。
(3)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 App Inventor 作品的一般过程。教学难点:作品的规划和逻辑设计的优化。
(五)教学策略
本课采用情境创设法、范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本课以“垃圾巧分类”综合作品的创作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设计了“我会构思作品”“我会设计作品”“我会优化作品”三个不同层次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起主体作用,教师起主导作用,考虑 到线上学习的特点及本课为本单元的综合练习课,教学中更突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 究,鼓励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实践探究开展自主学习,也鼓励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 式开展作品分享及创作交流。
本课设计了“技能训练——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明确任务,探究新知——操作实践, 自主创作——互动交流,优化设计——学以致用,个性创作——展示分享,总结提升”七个环节来开展教学。
(六)教学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室、教学广播软件、课件、微课、教学范例、素材、光盘配套资源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导语,引入本课学习。 。 。 听讲。 将技能训练融入课堂,让学生在玩中学, 在做中学。
1. 师生互动,创设情境:垃圾分 类就是新时尚,你知道哪些关于 1. 聆听,思考,交流。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习惯。 通过观察范例, 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对综合作品形成整体认识,为之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垃圾分类的知识呀?
2. 展示 App Inventor 综合作品 “垃圾巧分类”,引导学生互动 2. 观看,赏析作品。
赏析。
创设情境 3. 揭示课题。板书: 3. 聆听,观看,认识课题。
【垃圾巧分类——综合创作】
导入
课题 4. 请学生说一说: 利用 App Inventor 设计一个综合作品,需要经历哪些步骤? 4. 聆听,思考,小组讨论, 发表观点。
5. 师生互动,归纳步骤: 板书: 5. 聆听,观看。
【作品构思、组件设计、逻辑设
计、逻辑设计优化】
1. 布置任务一:我会构思作品 提问:如何对作品进行整体构思? 要求:再次浏览作品“垃圾巧分类”,说一说该作品的基本功能。 2.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展示作品的主要功能: 当点击首页的“开始”按钮时,打开游戏页面; 当摇一摇时,不同类别垃圾的图片随机出现在屏幕中间; 当判断结果正确时,屏幕上出现“对”的提示; 当判断结果错误时,屏幕上出现“错”的提示。 出示作品功能模块结构图 (见教材第 135 页),请学生完成作品功能模块构思。 展示、点评作品构思表。 归纳小结 作品功能模块构思要点: 明确作品要实现的功能; 根据功能需求选择适当的组件; 根据功能需求选择适当的逻辑设计模块。 1. 自主思考。 通过对范例作品的分析,加深学生对作品功能模块结构的理解和认识。 培养学生的综合作品整体规划能力, 突破本课重难点,为接下来的实践操作做好准备。
2. 浏览作品,小组讨论。
3. 观看,分享观点,聆听讲解。
明确
任务
探究新知 4. 观看功能模块结构图, 完成功能模块构思表,对
作品进行整体构思。
5. 展示表格,分享创作思路。
6. 观看,聆听。
1. 布置任务二:我会设计作品 引入:作品构思完成后, 我们就可以开始设计作品了! 提供素材。 提示:素材的准备也是程序设计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板书: 【素材准备】 1. 聆听,思考。
(3)请学生根据已完成的作品 构思表,对“垃圾巧分类”作品 2. 明确任务要求。 让 学 生 动 手 实践,体验创作过程, 感受程序编写的严谨性。 及时归纳小结,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提升技巧。
操作 进行组件设计和逻辑设计,实现
实践 能从首页跳转到游戏页,摇一摇
手机便可随机出现不同类型垃
自主 圾的图片,并根据所选答案出示
创作 判断结果的程序效果。
2. 巡视课堂,适时指导。 3. 操作实践,开展作品创作。
3. 鼓励学生同位互助,交流分享。 4. 自主创作,交流互助。
4. 小结操作技巧: 要设置好组件列表和属性; 利用代码块的复制功能; 及时连接测试。 5. 聆听,思考。
展示典型案例,组织学生对比分析,反思不足。 布置任务三:我会优化作品要求:上传更多“可回收物” 图片,修改逻辑设计,实现更多不同类型垃圾的图片随机出现的程序效果。 巡视课堂,适时指导。 作品分享,互动点评。 小结操作要点。 1. 观看作品,对比分析, 反思。 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 明确任务要求。
互动
交流
优化
设计 3. 操作实践,优化作品。
4. 分享作品,交流观点。
5. 聆听。
学以 1. 布置综合创作任务:综合本单 元所学知识,设计“环保”主题 1. 明确任务要求。 综合创作,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用技术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给学生提供创作的自由空间,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
致用 的应用程序或其他有意义的应
用程序。 2. 作品创作。
个性
创作 2. 巡视课堂,适时指导。
展示分享 总结 展示优秀作品,互动点评,分享创作心得。 归纳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欣赏作品,评价交流。 梳理本课所学知识,完成教材“学会了”表格。 通过作品展示与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欣赏他人。 培养学生及时总结反思的良好习 惯。
提升
(八)板书设计
第 21 课 垃圾巧分类——综合创作
(
作品构思
素材准备
组件设计
逻辑设计
逻辑设计优化
)步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