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17 课 百变木棉仔——加速度传感器的使用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第三册第 17 课的教学内容,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学习了如何新建、连接与测试 APPInventor 程序,本课将深入学习使用传感器组件中的加速度传感器进行逻辑设计,体验按需求设计并制作程序的方法。由于教师和学生不是面对面接触,在课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兼顾各种可能问题的详尽解答。本课为传感器组件使用的第一课,对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教学对象分析:课例预设为在线课堂,面向的六年级的学生,在前面的课程里,学生已经学会在 APP Inventor 中新建项目、进行组件设计(图像与按钮组件、多媒体组件、设计界面布局)、逻辑设计(编 写程序、复制、修改参数、删除等)、进行连接与测试等操作。对加速度传感器、使用“随机整数”代码块等知识陌生,对制作含传感器使用的应用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加速度传感器的作用会添加和使用“加速度传感器”组件会使用“随机整数”代码块【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尝试、独立思考、互动交流等学习方式,在主题创作中掌握运用“加速度传感器”和“随机整数”代码块编写程序的方法和技巧。【情感、态度、价值观】制作百变木棉仔的过程中,体验加速度传感器组件的优势, 感受技术的魅力。学生在观看视频、自主探究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保持设计制作 APP Inventor 应用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会添加和使用“加速度传感器”组件难点:学会制作“百变木棉仔”的应用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活动目的教师的活动 学生活动引入课题 这节课学习制作百变木棉仔应用程序。 情景导入 根据石榴姐姐范例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体验百变木棉仔应用的运行方法和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 1、注意,人的行为? 2、思考,手机的反应? 分析范例 观看聆听出示课题,引入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思考情景引入 回答提出问题 通过演示范例了解加速度传感器和随机数的特点。教师分析应聆听理解 用逻辑。为新课练习与探究作铺垫。模仿学习解决问题 组件设计 引导跟着微课“百变木棉仔” 完成组件设计。 观看操作视频。指导探究 分析讲解组件设计 学习非可视化组件“加速度传感器”组件的作用。 总结添加“加速度传感器” 组件添加的步骤和方法。 观看、操作 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通过观看视频,模仿组件设计的方法,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支架 学生通过看微课和课本自主学习。逻辑设计 进入逻辑设计界面,跟着微课编写程序。 归纳小结 整理思路 分析代码块功能 按照步骤完成“百变木棉仔” 项目设计,并对项目进行连接测试。 下载测试 分析学生错题案例 看、听、讲、操作 根据微课提示,掌握实现摇一摇就可以让手机切换不同的木棉仔造型的功能。 观看、思考 模仿操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步调, 通过微课、看课本等方式进行学习。 了解任务要求,在模仿的基础上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练习巩固 出示练习题 小结内化 动手实践 通过练习测试,即时反馈,夯实基础。练习巩固小结内化梳理强化,归纳知识点。在制作 APP 的过程中,体验综合运用工按要求编写 具设计制作的方法,程序 感受技术的魅力。延伸综合任务: 兴趣拓展,搭建支架巩固拓展 综合运用所学功能编写程序,实 聆听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拓深化知识 现摇一摇手机变换屏幕演示效 模仿操作 展任务的学习需求,果。 延伸课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