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6.15.2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1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6.15.2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1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它在本主题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人体营养、消化、血液循环等有关知识,同时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加上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望,但是还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本节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生能理解泌尿系统的有关知识,但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因为这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说出肾脏的结构和特点;
(3)描述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有关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信息分析和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更加珍爱生命。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1)肾单位的结构
(2)尿液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
(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五、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视频导入:新闻报道中的主人公身患尿毒症,生命岌岌可危。提问:为什么肾脏功能的丧失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肾脏有何作用? 观看视频前后四人作为一个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作答。 以新闻报道导入课题,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件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题: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提问:肾脏如何排出毒素?引出排泄概念。提问:人体可通过哪些途径排泄废物? 学生讨论,回答。 启发学生回顾有关呼吸系统的知识,并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常识相联系。
泌尿系统的组成 展示课件泌尿系统的组成,并提问:1、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最重要的器官是哪一个?展示课件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并提出问题:1、肾脏的外形。2、肾脏内部有哪些结构?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回答。同桌互问互答,了解肾脏结构 了解人体的基本生理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肾单位 展示课件肾单位的结构,引导学生对照书本,同座之间相互提问,认识肾单位结构。 学生阅读书本,自学 培养学生自我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尿液形成过程 展示课件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动画) ,动画中可看出血液流经肾单位时,其中物质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出尿的形成的两个过程: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比较健康人血浆、原尿、尿液中主要成分的差别。思考:健康人的尿液中是否会有葡萄糖或蛋白质、血细胞?如果有,是什么原因? 学生讨论,血液经过肾单位时,成分的变化情况。学生上黑板板书。学生讨论回答。 通过动画直观地将尿液形成过程展现出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尿液形成过程。
小结 提问:人体一昼夜产生的原尿和尿液量一样吗?人体尿液的形成是持续不断的,还是有间歇的?排尿呢?为什么呢?将此问题作为课后思考题,下节课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讨论、回答。 激发学生思考尿液形成与排出之间的关系,为下节课打下铺垫。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泌尿系统的组成
2.肾单位
3.尿液的形成
血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
滤过作用
原尿:水、葡萄糖、无机盐、尿素
重吸收作用(水、葡萄糖、尿素)
尿液:水、无机盐、尿素
九、教学反思:
这堂课将现代教育技术与生物教学相结合,通过展示“肾脏的外形图”、“肾脏的剖面图”、“肾单位结构图”以及“动态的尿液的形成”等课件,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人体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对学生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有重要作用。而且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又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的,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所以这部分知识较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就宏观而言,泌尿系统的组成是学生熟知的,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时易与学生产生共鸣。但微观上,具体到肾单位,对学生而言又是陌生的,因此教师适时出示课件,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让学生互问互答,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尿液的形成过程以flash动画呈现,使原本抽象的过程变得形象、具体,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尿液形成过程中血液、原尿和尿液中的成分变化,形象的变化带来记忆的深刻,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本节课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通过相互协作,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而获得相关知识,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以及团队协作精神,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