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传染病的预防—病毒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策略本节是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4章的教学内容。教材将这一部分知识安排在传染病的预防内容的第一课时,目的就是通过对病毒的学习,为后面传染病如何预防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学习打基础,因此病毒的结构和生命活动是本节的重难点。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于传染病和非传染病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上课伊时,我请同学们就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各举一例,以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从学生的身边入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整个课堂中始终贯穿着教师提出具体明确的自学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学任务,有疑问和困难小组内讨论、分析共同解决的小组互动式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来完成“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病毒的生存”的学习。教师精心准备的“病毒的形态结构”这段视频,语言描述幽默,知识讲授符合现代中学生的认知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并掌握了关于病毒的相关知识。“病毒的生存”学生难以理解,用视频和模拟动画来演示病毒的自我复制的繁殖方式,学生一目了然。 “病毒”一节的设计初衷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采用师生互动式教学,课堂上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举例说出传染病的原因,了解能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和传染病的特点。②了解病毒的结构、生存特点,明确病毒是生物。③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2、能力目标:①通过调查,了解能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种类。②通过认识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学会辨证地看待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认识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教学重点①举例说出传染病的原因,了解能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和传染病的特点。②了解病毒的结构、生存特点,明确病毒是生物。教学难点①了解病毒的结构、生存特点。②探究传染病的原因,学会并实践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形成自我保健的自觉意识。五、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课本P54表格中各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和流行季节的资料并填写完成表格。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方法自学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第一节 传染病的预防 一、问题导入 人类所患的疾病中,有些传染、有些不传染,你能各举一例吗?由此引入课题。 积极思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授课 1、传染病的概念 大屏幕展示:调查表 根据调查表提问:什么是传染病,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 屏幕展示传染病的概念,教师强调概念中的关键点。 思考回答 通过调查表,让学生加强对于传染病的直观认识,尝试描述传染病的概念。2.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 调查活动:课本54页表格 通过表格的填写,提问: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有哪些? 课前查阅资料已完成,课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思考总结回答:细菌、病毒、真菌和低等动物等。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3.传染病的特点 提问:传染病有什么特点? 大屏幕展示: 资料1:“毒王” 资料2:“非典” 通过表格的填写,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传染病还具有流行性的特点 阅读资料,总结:传染性和流行性 培养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病毒 (1)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提问:同学们对于病毒的哪些知识是你感兴趣的或者想了解的? 补充:同学们感兴趣想了解的这些知识也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2、请同学们预习课本P54—55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课件展示问题 3、播放关于病毒的视频 4、教师引领学生汇报分析问题的结果: (1)为什么绝大多数病毒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病毒的形态有哪些?(课件展示)。 (3)病毒有细胞结构吗?请描述病毒的结构组成。(展示病毒的结构) 1、学生畅所欲言,自己想了解的关于病毒的知识。 2、学生完成预习内容并思考问题。 3、认真观看视屏。 4、回答问题 (1)在观看视频后能深刻领会病毒是一类十分微小的生物。 (2)回答,了解不同的病毒形态。 (3)观察图片,得到结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1、问题1的设置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回答也让学生了解到本节课我们会学习到关于病毒的哪些知识。 2、通过幽默的视频和图片,使学生对抽象的、微观的知识有较直观的认识。四、病毒的生命活动 1、提问:病毒能独立生存吗?请描述病毒的生存特点。 2、播放动画,介绍病毒的生活和繁殖过程。 3、(视频以流感病毒繁殖为例,视频观看完后介绍课本P56“流感病毒”)提问:教室里人多空间小,在流感爆发季节,我们该如预防流感? 4、病毒的分类依据、种类。 学生思考回答。 2、观看动画,描述病毒繁殖过程。 3、阅读P56“流感病毒”并回答问题。 4、阅读P64了解病毒的类型。 1、强化图文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语言描述的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如何预防传染病。 3、学习科学的分类方法。五、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人类的传染病大约有80%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所以有人说病毒对人都是有害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举例说明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补充:应该用辩证地观点思考问题。 阅读书本,学生展示出他们所搜集到的有关资料,阐述自己的观点。 1、扩展知识,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2、培养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六、盘点收获 提出问题:谈谈你今天的收获或体会? 回答问题 整合知识、提升认识。七、自主练习 独立完成教学案中的自主评价。 学生练习 强化训练,当堂测试。开 始附:教学流程图问题导入任务一、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调查活动任务二、病毒的形态结构电镜下的病毒及结构图学生自学,小组讨论任务三、病毒的生命活动观看流感病毒的繁殖过程视频,学生总结任务四、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学生讨论、归纳病毒的正反作用简单小结盘点收获自主练习 七、教学反思本课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课前作了充分准备,利用网络搜集了大量的学习素材。关于学习过程的设计从问题导入,通过调查活动使学生明确了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通过“病毒”视频的观看,学生很容易明确病毒个体十分微小,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有遗传物质组成。“病毒生命活动”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到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一旦离开寄主的细胞,就不会再有任何生命活动。病毒一旦进入活细胞里,它们马上就显示出生命的特征(遗传、复制等),它可以快速繁殖,造成对寄主的危害。并且结合视屏的内容,学生立刻学以致用学习如何预防流感,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通过病毒与人类以及自然界其它生物间的关系(利与弊)的学习,要求学生明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认识的深入,有些病毒正在被人类利用做成疫苗,病毒传播途径大多被我们所认识,因此有病毒引起的疾病可防可控。从实际教学来看,教师由“讲授”为“指导”;学生由“接受”为“吸收”,知识体系的框架有教师来建构,但建构的疏通和内容的充实则在于学生自身的理解,这样自主学习就产生了。但限于录制课,合作学习未能很好进行,小组中的评价和运用还不完善,还需要不断的探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