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教学设计学校 教师 授课对象 七年级单元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节次 课型 新授课课题 1.1.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日期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录 《国家教育部2011年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本节课隶属于一级主题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中对本节课内容的要求是:1.理解科学探究 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对证据、数据等进行分析和判断。 ·科学探究需要利用多种方式呈现证据、数据,如采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表述结果,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基本要求提出问题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预定计划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科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实施计划进行观察、实验。收集证据、数据。尝试评价证据、数据的可靠性。得出结论描述现象。分析和判断证据、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写出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课标解读 学生学什么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学生学到什么程度能描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会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能从观察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能区分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并举例说明。学生怎么学通过自主预习、分析和讨论巴斯德实验,描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注意事项,体会并认同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自主预习、小组讨论、分析资料等,举例说出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巴斯德实验统领全部内容,是新课程标准中第一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在七年级学生面前第一次较完整的显现。巴斯德实验中蕴含了科学的实验思路、巧妙的实验设计方法,本实验所呈现出的科学探究过程不仅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挖掘其中内涵,以巴斯德实验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让学生改变过去注重知识记忆的倾向,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利用探究的思路,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学情分析 已知: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小学科学》,日常生活中会接触与科学探究息息相关的生活知识或自然科学知识。未知障碍:总得来说,七年级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的知识储备尚有欠缺,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没有明确的思路。突破策略:本节课应通过巴斯德实验引发学生的思考,深入了解什么是对照实验,学会判断什么因素是变量,会控制单一变量,形成科学探究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将所学知识真正应用于实际。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预习、分析和讨论巴斯德实验,能描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会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能从观察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体会并认同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自主预习、小组讨论、分析资料等,能区分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并会举例说明。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1:评价任务1、学生自主预习、分析讨论巴斯德实验的相关问题,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择优展示。评价任务2、通过分析巴斯德实验的研究历程,学生归纳巴斯德实验的科学探究过程。评价任务3、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够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会控制单一变量。评价任务4、学生尝试利用科学探究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针对目标2:评价任务5、学生自主预习,结合小组讨论,完成科学探究常用方法的表格。评价任务6、学生尝试说出具体的科学探究实例中所应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引起注意呈现目标指导学习,引出表现,反馈评价指导学习,引出表现,保持迁移保持迁移反馈评价指导学习,引出表现,反馈评价保持迁移反馈评价学习检测 导入:由学生常喝的牛奶导入,引出法国生物学家路易斯 巴斯德,进而引出巴斯德的著名实验。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预习、分析和讨论巴斯德实验,能描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会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能从观察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体会并认同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自主预习、小组讨论、分析资料等,能区分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并会举例说明。针对目标一:任务1: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小组讨论,分析以下问题: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2、根据提出的问题,巴斯德作出了怎样的科学假设?3、在巴斯德试验中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什么?曲颈瓶的设计妙在何处?4、在巴斯德的试验中,设置A瓶的作用是什么?5、根据实验结果,巴斯德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择优展示。任务2:结合巴斯德实验,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巴斯德实验的科学探究过程。任务3: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任务4: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科学探究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针对目标二:任务5:学生自主预习,结合小组讨论,完成关于科学探究常用方法的表格。之后小组择优展示。任务6:学生进一步了解关于科学探究常用方法的相关问题,加深理解。课堂小结:学生补充思维导图,之后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巩固记忆本节课所学内容。达标训练:1、某同学为了研究“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你认为该实验设计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A.两组的水质应相同 B.两组的水量应不同 C.两组的水温应相同 D.两组的蛙卵数应不同2、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部分实验方案及结果如下表,从表中数据分析,导致①组的小麦种子不能萌发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温度 C.水分 D.氧气3、如图为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结论是( )A. 细菌繁殖需耍漫长的时间B. 细菌由营养丰富的肉汤产生C. 细菌由肉汤原有的细菌产生D. 使肉汤腐败的细菌来自空气4、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及习性,他研究昆虫的方法主要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模拟法5、为了了解近年来西昌市初中学生近视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调査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比较法6、为了解潍县萝卜各个品系以及栽培现状,某研究小组先后到各萝卜主产区,考察种植环境、查阅和收集相关资料、走访相关人员。其主要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测量法7、某研究员利用四组条件相同的大白鼠,探讨营养物质X和物质Y对大白鼠体重增加量的影响。对大白鼠的实验处理如下表,获取四周内的体重增加量如下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甲、乙对照说明物质X对大白鼠的体重影响不大 B.甲、丙对照说明物质Y对大白鼠的体重影响较大C.物质Y的成分一定是小分子有机物 组别实验处理甲提供营养物质X,注射物质Y乙提供营养物质X,未注射物质Y丙未提供营养物质X,注射物质Y丁未提供营养物质X,未注射物质YD.物质X在四周内会使大白鼠的体重增加超过100g,而物质Y不能 8、在学校选取裸地、草地、灌丛三处不同的地点,每天早晨、中午、晚上测量其周围的空气湿度,计算平均值,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表中数据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 同一地点,早晨的空气湿度最大B. 同一时间,灌丛周围的空气湿度最大C. 任一地点早晨的空气湿度,比每一地点中午的都大D. 任一时间草地周围的空气湿度,比每一时间裸地的都大9、为探究酸雨是否影响种子的萌发,科研人员用小麦种子进行了模拟实验,除表中变量外其余环境条件均相同且适宜,发芽率统计结果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实验的变量是清水的多少 B.多做几组重复实验可以消除误差 C.只要不受酸雨影响,种子就可以萌发 D.实验证明酸雨不利于小麦种子的萌发 学生是否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并认真分析及回答问题。 全体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学生是否明确了学习目标。学生能否做到认真预习、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准确回答问题。学生能否做到认真倾听,积极回忆并认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生能否做到认真倾听,形成科学探究的思维。学生能否做到认真倾听,会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同时会控制单一变量。学生能否做到积极思考并准确回答。学生能否做到认真预习,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准确回答问题。学生能否做到认真倾听,透彻理解探究的方法并能准确区分。学生能否做到认真完成,积极举手发言。学生齐做,统计正确率。学生能否做到参照正确答案分析出错误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