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五四学制)生物七年级下册+4.1.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案(Word非表格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鲁科版(五四学制)生物七年级下册+4.1.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案(Word非表格版)

资源简介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介绍反射、反射弧、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等基础知识。以“膝跳反射”探究活动引入,学生通过实践总结得出反射的概念,并引出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文内图文并茂的举了一个“望梅止渴”的例子,加深了学生对“人由语言刺激而产生复杂反射”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而且还渗透了语文学科。本节课内容如反射的概念、反射弧完成的过程等都比较抽象并很难理解,如处理不好则枯燥无味,学生既没有学习兴趣也不易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教师的教学目的在于如何将抽象的内容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使得其对于科学的概念变得易学易懂。因此要通过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刻的理性感悟及亲身经历感受来达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学生分析】
学生特点:七年级的学生有极强的好奇心,乐于探索。基于这一特点,本节课中设计了游戏、活动、探究、实验等环节,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年龄较小的孩子往往更喜欢与人合作,因此安排了小组学习讨论。
知识结构:很多学生对人体的神经调节有感性认识,但本课的内容抽象、难理解,特别是反射弧的组成,以及控制不同反射的神经中枢是不同的。所以本课从生活实例出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情感特点 :好奇心较强,学习积极性高,探究欲望浓厚,喜欢合作学习,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如果教师能因势利导,肯定能事半功倍。
【教学策略】
1.教法:
本节课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知识点展开:1.反射的概念;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3.反射的类型。反射虽然是我们最平常的一种表现,但要讲解这一过程,就比较抽象和难理解。用传统的教学模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甚至比较模糊。所以适当让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亲身体验,既能培养学生的求职积极性,也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这一节的内容的重点是反射的概念,我以游戏引入新课开头。通过让学生参与 “缩手反射”“吃梅生津”及“膝跳反射”等实验活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实验过程当中的感受,来思考和分析两个问题。在让学生思考的同时,通过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教师在课堂加以引导和疏理知识,那么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就可以归纳出反射的三个条件,自然可以归纳出反射的定义。就这样轻松解决本堂课的第一个知识难点—反射的概念,并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也为后面反射弧的教学打下基础。
第二个知识点是反射弧。首先让学生理解反射弧是一个神经结构。在了解反射弧是神经结构基础上,通过日常生活的现象——碰到热的东西手会缩,引入反射弧的组成这个知识点,这样就可以在课堂上处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通过学生的自习和多媒体展示“缩手反射”的图片,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最后总结出反射弧的组成。并且最后让学生通过分析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进一步巩固了反射弧的组成知识。同时也通过概念图归纳出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
第三个知识点是反射的类型,通过分类理解反射概念的外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例子,并进行分类,再用表格归纳两种反射的不同,使学生通过亲自界定反射要领的外延实现理解。
2.学法:
学生课前预习和完成课后探究实验,在课堂上利用分组合作探究法、观察法、分类比较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养成通过“观察→比较→鉴别→归纳”,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规律,学习与运用生物知识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并获取广泛的生物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 以膝跳反射实验为例说出什么是反射。
3. 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4. 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膝跳反射实验,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 学会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在小组自主学习中,养成乐于与他人合作的团队意识。
2. 通过膝跳反射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乐于探索生命奥秘兴趣。
【重点】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
1. 反射弧的结构,
2. 如何区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是难点。
【课前准备】
教师:
1. 课件、视频资料(膝跳反射)、导学案
2. 牙签和话梅,小纸条和三种不同颜色的水彩笔
学生:课前预习,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的课外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反射的概念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游戏】小游戏一--牙签刺激手,缩手小游戏二--吃梅生津【引出课题】这两个活动都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参与游戏】每个游戏由两位学生体验,其他学生观察。进入新课的学习. 游戏激趣,让学生初步感反射,引发思考。
探究活动提炼反射概念 【设问】它们是反射吗?1.含羞草叶片受到触摸就闭合2.草履虫游向食物都不属于反射,反射的概念还需要补充一些其他的条件。 【视频演示】 膝跳反射的方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完成实验,鼓励学生思考问题。(1)叩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 (2)三个反射的共同点是:受到 ,产生 .(3)连接刺激部位与发生反应部位的是 。(4)本实验中同学们每次对刺激的反应都一样吗 所有同学的反应一样吗?有没有规律?【检验帮助学生的反射概念】1.黑板上补充完善反射的概念2.找出教材中反射的概念,提炼和记忆其中的要点。 【判断】有的认为实例中都有“接受刺激,发生反应”,因此属于反射;有的认为不属于反射。学生产生困惑, 带着问题继续学习。【情境体验】观看视频后, 两人一组互换角色进行膝跳反射的体验.【小组讨论】完成导学案的任务二,交流得出反射活动共同的条件是(1)接受刺激,产生反应。(2)有神经系统参与.(3)反应是有规律的.【形成反射概念】1.交流后,最终形成共识:反射的概念2.学生看书、记忆、理解 通过实例辨析,促进学生对反射的内涵进行完善与补充。 视频演示膝跳反射。提高实验的规范性。 通过事实概念抽象概括出反射基本内涵。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建构知识。加深对反射的理解。
解释与评价 【设问遗留问题】为什么它们不是反射 1.含羞草叶片受到触摸就闭合2.草履虫游向食物【设问】反射与应激性有何不同? 【运用】 学生运用概念说明不是反射的原因. 【完善概念】 学生对两个概念进行比较。 通过反实例辨析,澄清概念,消除悬念,深刻理解反射的内涵,完善概念。
反射弧 引入 【创设问题情景】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什么? 思考问题进入新知识学习
自主探究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以抓烫手馒头为例,分析反射弧的组成。【设问】1.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什么?2.找出反射弧所的五个组成部分,按神经冲动传导顺序用箭头连接起来。【提问】缩手反射是先缩手还是先感觉烫? 为什么?这样的反射有什么意义? 展示神经系统组成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小组探究】积极探索示意图,组内交流,完成学案任务三1、2题。【形成科学概念】分析总结反射弧的结构组成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思考回答】完成导学案任务三3、4明确先缩手后感觉到烫。 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感觉是在大脑皮层,缩手反射的路径短。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辨析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反射在生活中的深远意义。
迁移评价 【分析】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总结】引导学生构建概念图,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刺激。(3) 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完成(4)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5)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扩充和运用概念【小结】学生构建概念图掌握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 对膝跳反射有全面的认识,强化 “反射”的理解。梳理概念之间的关系,共同建构概念之间的上下位关系,有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
反射的类型 引入 【提出问题】请大家举出反射的例子。 学生举出反射例子并写在纸条上 完善知识结构
合作探究 【引导分析】要求学生分组对反射例子尝试分类,并进行分辩判断。【提炼概念】从例子中引导学生得出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概念。【归纳比较】列表区别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引导学生填表【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展示图片,讲述“望梅止渴”的故事,引导学生得出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分辨反射类型】以竞赛方式,学生分组(按写的颜色分三组)把写好的反射例子纸条按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两类张贴在黑板上,并进行分辩。【形成概念】通过分类,学生形成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概念。【练习】完成导学案任务四填表比较简单反射和复杂的不同点。【补充概念】请一位同学讲述,其他同学领悟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 全员参与,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区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迁移 【辨析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老师点拨, 谈虎色变、语过心晴、画饼充饥、垂涎欲滴 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领悟反射的类型。 实现概念的迁移应用。
课堂小结 归纳梳理 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网络 学生小结 总结提升
练习 运用概念课堂反馈 指导学生完成导学案的《评价反馈》 学生完成导学案三 有效检验、强化、加深学生对反射概念的理解
课前作业 课前自主完成实验 探究测定反应速度P94-95 学生课前预习时完成 培养学生科学探安的精神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围绕“什么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及“反射的类型”展开的。如何形象、生动地使学生了解反射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下面谈谈我的反思。
(一)通过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著名教学家斯宾塞说过“教学要尽量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学生欲望的正当满足能引起精神的愉快,而反过来,这种愉快又能成为求知的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精心设计导言,创设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本节课的是根据生活经验巧设缩手游戏和吃梅生当游戏导入,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二)重视核心概念教学
本节课反射的概念是核心概念,教师精心设计了三个活动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吃梅生津反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亲自去感受,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办求引导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活动事实例子为概念理解的基础,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为教学重点,以关联和应用评价对概念的理解程度。
(三)重视探究活动,
本节课创设的游戏和分类活动,让学生在“玩中思”“思中学”满足初中生好奇心理的需求,充分解放学生的多种感官,这种主动投入,积极参与的“动”更符合教学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一种思维活跃、充满生机的和谐氛围,互动是精彩课堂的点缀石。同时将抽象的内容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使得其对于科学概念变得易学易懂。
(四)注重知识线与方法线同时进行
为学生创造动脑分析、交流表达的机会,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教学理念。学习反射弧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结合导学案,知识与方法并重的同时,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使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态度。
(五)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核心概念
学生列举的生活举子源于生活的经验。如眨眼反射、缩手反射、排尿反射等。
(六)引入小组竞争机制,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教学的效率。
争强好胜是青少年心理发育的一个特点,学生都有表现欲、好胜欲,荣誉感也是十分强的,采取小组竞赛方式有利于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七)学科整合,寓教于乐,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对于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这一知识点,利用望梅止渴的成语典故,教师展示了更多的成语,如画饼充饥、谈虎色变、杯弓蛇影等例子,让学生进行分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体现学生整合的教育机制,使活跃的课气氛活跃起来,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存在问题:
时间安排不太合理,对于反射类型,对每位学生的答案分析时间过长,导致后面赶时间,没有完成课堂的达标测评,使得这节课不完整。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