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4.3.1真菌教案(word表格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4.3.1真菌教案(word表格版)

资源简介

微生物——真菌
一、教材分析
《真菌》是上海市初中生命科学第二册第四章《生物的类群》中的第三节《微生物》的第一课时。“微生物”是继“植物”、“动物”两大类群以后学习的第三大类群。本节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由宏观到微观,逐步认识身边的生物类群,理解真菌的多样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为第四节“生物的分类”、第5章“生态系统”等内容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二、设计思路
本设计首先通过观察手上的生物等,让学生感受微生物的种类多、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了解“微生物家族”之大,进而引出微生物的概念及组成,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对整个微生物类群有一个总体上的了解,然后再从体型较大的真菌讲起,这样做的好处是,真菌的体型较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容易看到,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真菌的主要特征;
(2)理解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不同细胞结构及孢子印等,运用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感悟腐生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意义;
(3)懂得全面看待真菌和利用真菌为人类服务。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真菌(酵母菌、青霉菌)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难点
归纳真菌的主要特征;
酵母菌的营养方式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蘑菇、双面刀、黑卡纸、一次性塑料杯、有无氧的酵母菌、学习单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说明
导入课题微生物——真菌 就学生熟悉的一些微生物实例(如手上的生物),引出微生物那什么是微生物?引导学生翻阅课本,划出概念进而引出真菌。 学生思考回答微生物学生翻书回答各大类体形微小的生物总称,包括真菌、细菌、病毒 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明白微生物在我们周围无处不在,激发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兴趣
酵母菌的形态结构酵母菌的营养方式酵母菌的生殖方式 对比图片(加与未加酵母菌的馒头),问是什么使馒头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那我们平时见到的安琪干酵母(图片),这些颗粒是酵母菌个体吗 那究竟是不是?我们先来了解酵母菌个体的形态结构再来做判断。接下来请学生先自主完成学习单有关酵母菌部分内容出示光学显微镜下的酵母菌,引导学生总结出酵母菌的形态特点出示酵母菌结构的模式图引导学生认识各部分名称再提问与其比较相似的植物细胞的区别,引出酵母菌是异养型那酵母菌生存需要什么来提供能量呢?引导学生说出葡萄糖(板书)那酵母菌生存过程中需不需要氧气呢?如何探究?引导学生说出实验设计思路(变量、对象、条件)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边说边板书)引出发酵的概念出示出芽生殖的图解据图讲解出芽生殖,但是,在环境恶劣时,酵母菌往往用孢子繁殖。让学生总结酵母菌的特征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酵母菌学生根据直观感觉回答是或者不是(学生只是猜测有疑惑)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观察回答总结(单细胞、椭圆形、透明)学生回顾细胞的基本结构,说出酵母菌和植物细胞的结构,进而说出其营养方式:异养型生经过教师的引导回答葡萄糖学生思考,试着回答据实回答(有气泡、无氧的条件下有酒精的味道)学生划书学生聆听学生总结 通过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现象引发学生思考,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归纳、概括等能力此部分内容是难点,通过直观感受增强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思维能力
青霉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营养方式 出示发霉的橘子,问是什么使橘子发生了变化?引出青霉菌出示青霉菌结构图单细胞还是多细胞?阅读教材,说出构成青霉菌的丝状结构叫什么?(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青霉的孢子有什么特点?如何传播?(小、多、轻)所以如果我们发现一袋橘子中有一个发霉了,那么不用多久,其他橘子也很容易发霉,这是为什么?如何处理?应该立即把发霉的橘子处理掉。营养菌丝有什么作用?营养方式?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观察青霉菌的结构,总结出其特征 学生根据常识回答:青霉菌多细胞菌丝孢子生殖(异养)腐生 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真菌的共同特征 酵母菌和青霉菌都属于真菌,根据这两种总结真菌的共同特征 学生积极思考,试着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我们生活中的真菌 除酵母菌和青霉菌外,还有灵芝、蘑菇等也属于真菌,这些体型较大的个体为什么也被归到微生物一类呢?教师进行引导 学生思考,试着回答:菌丝等 以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真菌有直观的感受,然后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引起思维冲突,引入学习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与生活常识畅所欲言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说明 学生畅所欲言:食用、药用等 通过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此部分内容也为后面“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做铺垫
自主小结、感悟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对本节课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帮助教师了解本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
作业 基础知识巩固课外资料收集:寻找霉菌与酱的关系?课外实践:制作馒头和孢子印 学生课外收集信息、动手操作(下次课交流) 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动手操作的能力
七、板书
真菌 细胞结构 营养方式 生殖方式
酵母菌 单细胞,有成形细胞核 无叶绿体,异养 出芽生殖或孢子生殖
青霉菌 多细胞,有成形细胞核 无叶绿体,异养 孢子生殖
大型菌菇 多细胞,有成形细胞核 无叶绿体,异养 孢子生殖
八、教学反思
1、 学生资源是一个有待开发且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馒头的松软多孔、橘子的发霉、食用的蘑菇、脚气等)对这一点非常重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利用学生的自身感受、生活经验进行学习,拉近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距离。
2、 课前准备: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每位同学先根据教师提供的制作孢子印的方法制作孢子印,充分运用体验式教学的方法。
3、 最后探讨真菌与人类关系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不会禁锢学生的思维。
4、 在提问过程中,基本都是全班一起回答,如果其中能请个别学生单独回答可能会更好,这样教师能够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避免一些学生不会却假装会的现象。
单细胞—酵母菌
真菌特点
食用真菌
真菌
多细胞—青霉菌
细菌
微生物
与人类关系
病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