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沁县“长治好课堂”八年级生物教学设计课 题 22.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备课人 审核人教学分析 教 材 分 析 课标要求 1、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2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的第一节,本节阐述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它们位于细胞的染色体上,是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的深度补充,也是学生学习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人的性别决定和生物的变异等遗传学问题的基础。教材依次展现的学习素材包括伞藻的移接实验,遗传的定义及特点,染色体的数目、组成及异常导致的疾病,DNA分子结构及特点,基因的定义。 学情 分析教学 目标 基础性 目标 我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拓展性 目标 我能通过对伞藻移接实验的分析,归纳出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挑战性 目标 我能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说明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 2.说出遗传、基因的概念难点 1.说出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教法 学法 【教法分析】 主要通过问题启发的方法开展教学,具体方法为创设情景法、多媒体演示法、引导点评法。 【学法分析】 主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具体方法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互动体验、交流展示。教 学 过 程环节 教师活动(问题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情境导入 【引入】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句话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生物现象?引出课题: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生回答:遗传 从一些常见的俗语来引入遗传,学生很容易进入状态出示目标 1.我能说明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 2.我能说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3.我能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齐读目标 使学生明确本节目标问题解决 核心问题一:伞藻移接实验说明了什么呢? 问题1:早期的科学家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问题2:实验中选取的实验材料是什么? 问题3:为什么选取两种伞藻? 问题4:实验二中为什么伞藻的移接体长出了菊花形的帽? 问题5: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核心问题二:遗传物质的特点 问题1:什么是遗传? 问题2: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哪里? 问题3:染色体主要由什么组成? 问题4:染色体的所有部分都是遗传物质吗? 问题5:DNA的结构、功能分别是什么呢?它是如何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的? 核心问题三: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请用一句话或图形说出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学生阅读课本32-33页内容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探寻答案(略) 组间交流 培养学生从课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为问题的分析搭设支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并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的层次性达标检测 基础性训练 1.生物遗传信息的中心是( C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壁 2、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基因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B、基因是细胞核中的DNA C、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单存在 D、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现象主要取决于下列哪一结构( D)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拓展性训练 1、把下列生物学名词连接到相应解释中: ①染色体 A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②DNA B具有遗传效应DNA片段 ③细胞核 C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 ④基因 D.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子女的相貌总是与父母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什么原因 挑战性训练 如图表示染色体、DNA、基因之间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A表示染色体,它由 和 构成,其中携带遗传信息的是 。 (2)决定一个人单眼皮还是双眼皮片段叫做 ,它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片段课 堂 小 结课后作业 必做:课后思考题 选做;上网查询“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相关资料。板书设计教 学 反 思沁县“长治好课堂”八年级生物教学设计课题 22.2人的性状和遗传备课人 李剑琴 审核人 王琴教学分析 教 材 分 析 课标要求 1.列举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 2.举例说出生物的相对性状。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教材包括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和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两块,其中遗传性状有一个调查,这个调查很好做,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帮助,接近学生的生活,体现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情 分析教学 目标 基础性 目标 我能列举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拓展性 目标 1.我能举例说出生物的相对性状 2.我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挑战性 目标 我会画遗传图解。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列举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 2、举例说出生物的相对性状;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难点: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教法学法 自读课文、小组探究、讨论、利用多媒体教 学 过 程环节 教师活动(问题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情境导入 【引入】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同学们一直很感兴趣的一个内容:人的性状和遗传(播放标题,写板书) 抓住目标进行学习,观看图片 通过学生观看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出示 目标 播放本节目标 学生齐读目标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高效学习。问题 解决 核心问题一: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 问题1:什么是遗传性状? 问题2: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有哪些呢? 核心问题二:基因怎样控制生物的性状? 问题1:什么是生物的相对性状呢?请举例。 问题2:什么叫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基因有何特点?如何表示? 问题3:假如有D、d两个基因,它们有几种组合形式?分别是什么? 问题4:人的有耳垂是由显性基因(A)决定的,无耳垂是由隐性基因(a)决定的。如果一对夫妇都是有耳垂,那么他们产生的孩子有耳垂还是无耳垂? 遗传图解分析 学生思考,观察自己的遗传性状,总结遗传性状的定义,完成课本表格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探寻答案(略) 学生认真思考并进行推断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发现身边的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学生与老师共同总结遗传性状的定义,使学生印象深刻。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教师充分发挥示范性,引导学生进行推断。充分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推断能力。达 标 检 测 基础性训练 1.遗传性状是指( D ) A、生物体的形态特征 B、生物体的生理特征 C、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D、生物体可以遗传的特征 拓展性训练1.基因型AA和aa的亲本进行杂交,其受精卵的基因组成是( A ) A、Aa B、AA C、aa D、三者都可以 挑战性训练:父母都为双眼皮,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儿子,请分析父母及儿子的基因组成。若再生一个孩子,为单眼皮的可能性多大?为双眼皮的可能性是多大?课堂 小结课后 作业 必做:课本思考题 选做:父母都为双眼皮,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儿子,请分析父母及儿子的基因组成若再生一个孩子,为单眼皮的可能性多大?为双眼皮的可能性是多大?板书 设计 人的性状和遗传 一.遗传性状 二.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三.基因控制生物性状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AA或Aa) 2.隐形基因:控制隐形性状的基因(aa)教学 反思沁县“长治好课堂”八年级生物教学设计课题 22.3人的性别决定备课人 李剑琴 审核人 王琴教学分析 教 材 分 析 课标要求 1.了解人体染色体的特点,概述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2.解释人的性别决定方式。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2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与前两节内容有一定关联,“人的性别决定”是在了解了DNA和基因的关系及人体性状是由基因所控制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以及人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本节将前两节的内容综合在一起,是前两节理论知识的应用,也为下一节遗传病的介绍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还可以拓展思维,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导致遗传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如致病基因的存在部位、染色体表现出怎样的异常等。有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乏感性的认识,但缺乏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理性的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强烈的研究兴趣,鼓励每一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情 分析教学 目标 基础性 目标 我能了解人体染色体的特点,概述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拓展性 目标 1.我能解释人的性别决定方式。 2.我能通过对游戏中生男、生女数据的统计,提高对数据的整理、统计能力。挑战性 目标 我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对性别歧视现象作出正确的评价,悦纳自己的性别,树立符合社会的性别角色意识。重难点 重点 1.概述人的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2.解释人的性别决定方式。 难点 1.理解人的性别决定方式; 2.对“生男生女的奥秘”的游戏的分析和自我评价。教法 学法 学生讨论探究为主,教师引导帮助为辅 具体:直观教学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教 学 过 程环节 教师活动(问题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情境导入 【引入】 欣赏可爱宝宝的图片,我们每个人同样是从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为什么有的发育成男孩,有的发育成女孩,生男生女到底是怎么回事?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人的性别决定”。 学生回答。在教师的讲述中,学生显示出极大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示目标 PPT出示目标 学生齐读 使学生明确本节目标问 题 解 决 核心问题一: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问题1: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分为哪两类? 问题2:它们有何特点?怎么表示? 核心问题二:性别决定的方式? 观察“男女染色体排序图”的差别,讨论下述问题: 问题1:你能看出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有什么不同吗? 问题2:人类染色体的特点是什么? 问题3:精子和卵细胞中,应该有几条性染色体?精子有几种类型,卵细胞有几种类型? 问题4:男性和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应该怎样表示呢 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又应该怎样表示呢? 问题5:进行模拟游戏:生男生女的奥秘,说出人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呢? 核心问题三:性别比例的失调 性别比例失调的原因及后果是什么呢? 自学教材43-44页内容,勾画知识点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探寻答案(略) 各个小组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组长汇报游戏结果。 各小组对游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组间交流展示 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游戏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可以体验亲身实践获取知识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达标检测 基础性训练 1.一个新生命的起点是( ) A. 受精卵 B. 胎儿 C. 婴儿 D. 卵细胞 2.人类体细胞、精子、卵细胞、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依次是: ( ) A.46条、46条、46条、46条 B.46条、23条、23条、46条 C.46条、46条、46条、92条 D.92条、46条、46条、92条 3. 猪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的相似,已知猪的体细胞中有38条染色体,其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是( ) A .37条+X或37条+Y B. 36条+XY C. 9对+XY D .18条+X或18条+Y 拓展性训练 1.一对夫妇生出的儿子体细胞中性染色体为( ) A .XX B .XY C. X D. Y 2.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则该受精卵发育成的胎儿为( ) A.男孩 B.女孩 C.同卵双胞胎 D.不一定是女孩 3.人类精子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 ) A.44 + XY B. 22 + X 和22 + Y C. 22 + XY D. 22 + X或22 + Y 4.有一对夫妇第一胎生育了一个女孩,那么他们第二胎生育男孩的可能性为( ) A .1/4 B. 1/2 C. 1/6 D. 1/8 挑战性训练 下图为人体的染色体图,观察后完成下列问题: (1)A人的性别是 ,依据是 。 B人的性别是 ,依据是 。 (2)在女性的卵细胞中和男性的精子中各含有 条染色体。男性有 种精子,女性有 种卵细胞。 (3)人体的体细胞内含有 对染色体,并且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 ,一条来自 。 (4)若甲乙是对夫妇,他们生一个男孩的几率是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必做:课后思考题 选做:调查本家族有无重男轻女的现象。板书设计 人的性别决定 常染色体 22对 性染色体 XX (女) XY(男) 性别决定方式 游戏:生男生女的奥秘 性别决定的过程 正确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教学反思沁县“长治好课堂”八年级生物教学设计课题 22.4遗传病和优生优育备课人 李剑琴 审核人 王琴教学分析 教 材 分 析 课标要求: 1.举例说出常见的遗传病及其危害 2.认同优生优育 3.举例说出一些优生优育的措施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遗传病和优生优育》是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二章第四节内容。本节是在学生了解了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人的性状和遗传、人的性别决定后,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些常见的遗传病及其危害,通过资料分析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从而认同优生优育的重要性。学情 分析教学 目标 基础性 目标 我能举例说出常见的遗传病及其危害。拓展性 目标 1.我能说出近亲结婚的危害。 2.我能认同优生优育。 3.我能举例说出一些优生优育的措施。挑战性 目标 我能认同严禁利用超声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举例说出常见的遗传病及其危害。 2.举例说出什么是近亲结婚及近亲结婚的危害。 3.举例说出一些优生优育的措施。 难点:举例说出近亲结婚的危害。教法学法 学生讨论探究为主,教师引导帮助为辅教 学 过 程环节 教师活动(问题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情境导入 【引入】 播放王菲的歌曲《传奇》遗憾的是王菲生了一个患遗传病的孩子,经过多次手术至今没有完全治愈。就目前的医学水平,遗传病的治愈率非常低。 欣赏、思考,初步意识到遗传病的危害性。欣赏 美妙而熟悉的歌声,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以轻松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并为导入新课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起学生的强烈关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水到渠成般引入新课。出示目标 PPT出示目标 学生齐读 明确目标问 题 解 决 核心问题一:什么是遗传病? 问题1:什么是遗传病? 问题2:常见的遗传病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危害呢? 核心问题二:什么是近亲结婚和优生优育? 问题1:什么是近亲? 问题2:近亲结婚的危害有哪些? 问题3:有人说,近亲双方一定会携带相同的致病基因,因此禁止近亲结婚,这种说法对吗? 问题4:什么是优生优育?优生优育的措施有哪些? 问题5:你认为“亲上加亲,亲缘不断”这种做法科学吗?为什么? 问题6:你对严禁利用超声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怎么看呢? 总结出遗传病的病因,并得出遗传病的概念。 观察,思考,认识到遗传病的种类很多。 观察,了解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分组完成表22-3,并讨论什么是近亲结婚及其近亲结婚造成的危害性。 观察到近亲结婚后代患病率远远高于非近亲结婚 阅读课本50页内容进行回答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区分遗传病,强化对其概念的理解。 通过此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近亲结婚后代的患病率远远高于非近亲结婚。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抽象变直观,使听起来复杂的近亲关系一目了然。 更直观的认识到近亲结婚的后代患病率之高。 认识近亲结婚的危害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性。达 标 检 测 基础性训练 1.下列属于遗传病的是( ) A.孕妇缺碘,导致出生的婴儿患先天性呆小症 B.由于缺乏维生素A,父亲和儿子均得了夜盲症 C.一男子40岁发现脱发,他的父亲在40岁时也脱发 D.一家人不注意卫生,同时患上甲型肝炎 拓展性训练 1.禁止近亲结婚的目的是( ) A.防止遗传病的发生 B.防止遗传病的传播 C.减少遗传病的发生几率 D.缩小遗传病发生的范围 2.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祖父和孙女以及堂兄妹之间分别属于( ) A.直系血亲和直系血亲 B.旁系血亲和旁系血亲 C.旁系血亲和直系血亲 D.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 挑战性训练 你对重男轻女的现象怎么看?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必做:课后思考题 选做:收集某种危害人类健康的遗传病资料,与有兴趣的同学交流。板书设计 22.4 遗传病和优生优育 1.遗传病 致病基因引起的疾病 遗 传 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疾病 病 遗传因素 共同引起的疾病 环境因素 2.近亲结婚:后代患遗传病的可能性更大。 禁止近亲结婚 3.优 生 提倡遗传咨询 优 育 产前诊断教学反思沁县“长治好课堂”八年级生物教学设计课题 22.5 生物的变异备课人 冯慧慧 审核人 王琴教 学 分 析 教材 分析 课标要求 1.知道变异的概念。 2.学会区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举例说出遗传变异原理在培育新品种上的应用。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以兴趣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从生物变异现象出发,去探讨只有遗传没有变异,生物就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没有发展的活力。但如果只有变异没有遗传,大自然也不会形成今天这样多彩多姿,但又稳定的生物群体。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就是生物界不断发生变异后的杰作,没有变异,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人类,当然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我们。学情 分析教学 目标 基础性 目标 1我能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 2我能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我能区别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拓展性 目标 1我能理解引起可遗传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原因 2我可以说明变异对生物进化的意义。挑战性 目标 我能说出可遗传变异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如:人工选育,杂交育种,太空育种等。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 2.正确区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3.举例说明变异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难点: 区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教法 学法 调查法,讲授法,直观法,分析法,讨论总结法。教 学 过 程环节 教师活动(问题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情境导入 【引入】 出示几组照片,有双胞胎,有父子,同学们通过观察,找出不同点。 学生各抒己见,列举不同点。 通过探讨激发学生兴趣。出 示 目 标 PPT出示目标 学生齐读目标 使学生明确本节目标问 题 解 决 核心问题一:生物的变异现象 问题1:什么是生物的变异呢? 问题2: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生物的变异现象? 调查:人体性状的变异 问题3: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 核心问题二:变异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案例分析 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下两个白化病的孩子。 同卵双生兄弟,哥哥长期在野外工作,弟弟长期在室内工作,几年后,哥哥比弟弟脸色黑。 问题1:上述案例中他们的变异分别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这两种变异是不是都能遗传给后代 问题2:正常红细胞和镰刀型红细胞比较,属于什么变异? 问题3:相同的玉米籽粒,播撒在肥沃的土壤和贫瘠的土壤中,长势不一,该性状只表现在当代,不会遗传给后代,属于什么变异? 问题4:你能总结生物变异的类型吗?请完成下面表格。 变异类型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表现原因问题5:以下题目中哪些为可遗传变异,哪些为不可遗传变异?哪些是有利变异,哪些是不利变异? (1)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 (2)某人去美容院拉了双眼皮。 (3)小麦中出现矮杆、抗倒伏的个体。 (4)举重运动员经常锻炼,手臂特别粗壮。 (5)白化苗,韭黄,变异的白化海狗,后天近视。 (6)小麦中出现矮杆抗倒伏变异。 问题6:变异对生物进化有什么意义? 核心问题组三:生物变异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问题1:生物变异在生产实践中有何应用呢? 杂交育种:利用有利变异培育小麦新品种,给图片,同学们讨论总结。 人工选育:人类应用有利变异培育高产奶牛,给图片,同学们讨论总结。 太空育种,结合课本内容,总结培育太空椒,大豆新品种的方法。 问题2:人工诱变育种的方法有哪些呢? 自主阅读课本53,54页内容,把有疑惑的部分用红笔进行标注。 先自主阅读课本54,55页的内容,有疑惑的部分用红笔进行标注,然后进行合作探究解决存在的困惑。 阅读课本55页内容,合作讨论,展示 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 自主阅读课本56页内容,小组讨论并展示 锻炼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清楚“变异”这一概念。 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自我表达能力,清楚变异类型及形成原因。 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中,让生物学走进生活,理解“学以致用”的生物学观点。达 标 检 测 基础性训练 1.将同一品种的水稻分别种在水肥条件不同的农田里,其中一块田里亩产400公斤,而另一块田里亩产只有250公斤,同一品种的水稻在产量上出现了性状差异,对这种差异最准确的表述是( ) A. 遗传 B.变异 C遗传的变异 D.不遗传的变异 拓展性训练 1.感冒病毒不断产生新的变异,对感冒药的抗性不断增强,这种变异是( ) A.不利变异 B.有利变异 C.退化 D.由于用药引起的 2.下列现象中,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是( ) A.同卵双胞胎姐妹,姐姐比妹妹胖 B.种在肥沃土地里的水稻颗粒饱满 C.不同的人种肤色不同 D.某人用眼不当导致近视 挑战性训练 太空椒是在什么条件下培育的? 若生活环境的改变引起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变异属于什么变异?课后作业 必做 《问题解决.导学方案》习题。 选做 生物变异给自然界带来了什么?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板书设计 22.5生物的变异 1.变异现象:(1)生物间的性状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2)生物界普遍存在着变异现象 2意义: (1)类型(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变异对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和进化有重要意义。 3.实践应用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