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 第三节 《人的性别决定》科 目 生物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课 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及实验器材教材分析 本节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与前两节内容有一定关联,“人的性别决定”是在了解了DNA和基因的关系及人体性状是由基因所控制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以及人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本节将前两节的内容综合在一起,是前两节理论知识的应用,同时也为下一节遗传病的介绍奠定了理论基础,可以拓展思维,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导致遗传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如致病基因的存在部位、染色体表现出怎样的异常等。有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乏感性的认识,但缺乏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理性的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强烈的研究兴趣,鼓励每一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情分析 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生男生女的奥秘又是一个十分敏感而重要的生物学问题。八年级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学生以前学过人的生殖和发育以及生物的遗传知识,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会有帮助。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对待生男生女问题。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了解人体染色体的特点,概述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②解释人的性别决定方式。 2. 能力目标: ①通过对男女体细胞染色体排序图的观察分析,学生增强了信息处理能力; ②通过对游戏中生男、生女数据的统计,学生提高了对数据的整理、统计能力。 3. 情感目标: ①通过开展游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意识。 ②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对性别歧视现象作出正确的评价,悦纳自己的性别,树立符合社会的性别角色意识。 ③了解性别比例失调对社会和国家潜在的危害。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概述人的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2.解释人的性别决定方式。 五、教学难点 1. 理解人的性别决定方式; 2. 对“生男生女的奥秘”的游戏的分析和自我评价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一)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通过学生观看小品《超生游击队》的精彩片段,由视频中所争执的问题:生男生女是由什么决定的?男女性别的真正奥秘是什么呢?生男生女的奥秘又是什么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神秘的话题吧! (二)第二环节:自我学习,建构概念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P43-P45内容,第一步:让学生解答预习提纲上的问题,对性染色体、常染色体建立初步的印象;一方面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第二步:在建立了模糊概念的基础上,展示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图片,通过直观的观察比较,以及X染色体、Y染色体名字的由来,使学生清晰的建立概念,从而初步实现知识目标之一,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课件出示下列问题:①男女染色体在形态上有什么异同?②推测男、女不同性别与哪一对(或哪几对)染色体有关?并说出你推测的理由。③结合课本内容,你能为这一对染色体“定名”吗?④男、女染色体组成如何呢?能用相关数据和字母表达吗? 师点评并小结: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正常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男女体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均为22对;一类是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两种。男性性染色体用XY表示,女性性染色体用XX表示。 师进一步提问:如何完整表示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 师板书:男性染色体组成:22对+XY;女性染色体组成:22对+XX。 第三步:实例分析。 设问: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知道了人能不能卷舌、眼皮单双、耳垂的有无在遗传学上称为人的什么? 答:性状。 追问: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呢? 答:基因。 第四步:通过这些问题,把重要概念进一步延伸到人的生殖细胞中。这一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因此会出现一种类型的卵细胞,两种类型的精子。设计这一步是为接下来学习人的性别决定方式埋下伏笔。 最后归纳小结,梳理这一环节的知识体系,再次突出重点。 (四)第四环节: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通过小组活动——游戏模拟的方式,探究生男生女的奥秘。在这个环节我的创新之处是把课本上的红蓝色纸片换为黑白色棋子。首先向学生讲明游戏操作规则及注意事项,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并认真记录实验数据。这是学生课堂上的活动录像。借助游戏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把抽象问题具体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生男生女男女比例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第6组第7组第8组合计小结游戏过程:通过上面的模拟实验,我们形象的了解了生男生女的奥秘,并且大家可以从表格中看出生男生女的比例接近多少呢? 1:1。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人的性别决定方式并绘制示意图,得出生男生女机会相等的结论。这样把游戏和学习联系起来,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完成知识的迁移提升,从而突破难点。 (五)第五环节: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结合具体数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形势严峻。而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人为因素。明确指出性别的不平衡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教育学生科学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共同维护男女性别自然发展,拒绝性别歧视。 古时候,男尊女卑,女人没有受教育的权力,不懂科学,只好忍受着生女孩给自己带来的种种责难。由于封建的思想观念,把生女归罪于母亲,这是无知的表现,这种愚昧无知曾经导致了千千万万女性的悲剧。 现在,时代进步了,我们知道男女是是平等的,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充满自信地生活、学习。 (六)第六环节:课堂总节,习题检测 先由学生自我小结这节课的收获,然后教师再补充总结,通过这样一个简洁明了的设计,帮助学生快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 再结合课后练习题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七)第七环节: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由人的性别决定方式延伸到其他生物,以及性染色体多一条或少一条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抛出这些问题,作为本节的课外作业。通过布置这样灵活的作业,不仅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板书设计 第三节 人的性别决定方式 一、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男性:22对+XY 男性:22条+X或Y 体细胞 生殖细胞 女性:22对+XX 女性:22条+X 二、性别决定的方式 母亲 x 父亲 X X Y 生殖细胞 XX XY 受精卵 女(1 :1) 男作业设计 ABC教后反思 1.遵循教学直观性原则,利用多媒体直观展示图片,游戏模拟,将抽象知识简单化,问题具体化,突破重点,易化难点。 2.增加教学中的趣味性,以小品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游戏完成知识的迁移,寓教于乐,事半功倍。 3.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逻辑体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达到了教与学完美结合。 4.密切的联系了实际生活,使学生科学的看待生男生女问题,拒绝性别歧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