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十一章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第三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教学目标根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出的,帮助学生形成 “不同动物的发育方式可能不同,有些动物的幼体与成体形态相似,有些动物的幼体与成体形态差异很大”这一重要概念的要求, 以及教材和学情分析,制订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举例说出昆虫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和概念。2、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二、教材分析本节课以家蚕为例,重点介绍完全变态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是在学习植物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 殖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动物中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本节课蕴含着中国的丝绸、中国的丝绸之路,中 国的一带一路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物科学的情 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生物生殖发育的多样性、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等生命现象和 生命活动规律,进一步了解生殖和发育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本节课,通过对《家蚕的一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让学生了解到家蚕生殖和发育的全过程,了解昆虫完全变态发育的内涵,突破重点。通过推理控制蚊虫数量的措施和课下撰写调查报告两项活动, 让学生能够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八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过昆虫相关知识,在前一节《植物的有性生殖》的学习中,学生对有性生殖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有接触昆虫的经历, 但是对于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的具体过程及特点,学生还是比较陌生。所以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课上辅助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出家蚕的生殖与发育过程,构建完全变态发育这一概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去理解与归纳知识。课下学生可以饲养家蚕并观察,理解家蚕生殖与发育的过程及特点, 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苏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一章第三节《昆虫的生殖与发育》第1课时教学设计)(1)通过观察家蚕生殖和发育过程,说出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和特点,提高观察、记录、分析和 思考能力。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激发爱国主义 情怀。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视频、图片和叙述饲养家蚕的经历等活动,建构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五、教学流程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PPT 自动播放一组昆虫图片。 你知道吗:到目前为止,世界已发现的昆虫种类数目已超过 100 万,可能还有几百万种在等着被人类发现。而每年新发现的品种在7000 个左右。我国的昆虫种类占世界已知种类的 1/10。昆虫不仅种类多,而且同一种昆虫的个体数量也很多,有的个体数量大得惊人。一个蚂蚁群可多达 50 万个体。 引出课题: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课 时) 学生从数据中感受到昆虫的种类和数量之多,感受到昆虫的多样性。 学生猜想昆虫数量多的原因: 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有关。 用一组数据让学生感受到昆虫的多样性!感受昆虫世界的神秘!家蚕的生殖与发育 【过渡】:这一节课我们将以家蚕为代表来学习昆虫的生殖与发育。我们知道家蚕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昆虫,它吐出的丝可以织出精美的绸缎,我国曾以“养蚕缫丝”著称于世,小小的家蚕不仅同中华文明紧密相连, 我国的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中西方的商道, 大大促进了中外商业和文化的交流。2013 年9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一带一路”的建设 为中国和全球均衡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动 加入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力,提供了新平台。 询问学生饲养家蚕的相关经历。 建议有条件的同学饲养家蚕,观察记录家蚕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并强调饲养家蚕的注意事项。 【讨论】: 家蚕的生殖方式及其特点是什么? 家蚕在生长过程中为什么要蜕皮? 家蚕的一生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家蚕的发育有什么特点? 现在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一起了解一下家蚕的一生吧。 【播放视频】:家蚕的一生。 【讨论】:问题 1:家蚕的生殖方式及其特点是什么? 同学们要从视频中获得四个信息: 家蚕的生殖方式及其特点是什么? 家蚕在生长过程中为什么要蜕皮? 家蚕的一生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家蚕的发育有什么特点? 带着这四个问题一起观看视频。 学生回答问题 1 雌蛾和雄蛾交配。( 体内受精) 雌蛾产下 受精卵。家蚕这种经两性生殖细胞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 生殖特点:雌雄异体,体内受精。 学生看图思考得出:蚕的幼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皮不能随着身体长大而长大。当蚕的身体长大受到限制时,蚕就要蜕皮。 师生共同总结:家蚕的一生经历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和生理机能完全不同的发育阶 段。 学生思考:家蚕的幼虫和成虫在 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家蚕的一生》, 能使学生已有的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 提高了观影的效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问题 2:家蚕在生长过程中为什么要蜕皮? 教师出示一组家蚕幼虫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出家蚕蜕皮的原因。 【讨论】:问题 3:家蚕的一生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展示家蚕成长相册。对照片进行简单介绍, 引导学生总结家蚕一生经历的时期。 【讨论】:问题 4:家蚕的发育有什么 成长相册记录了家蚕的成长历程,形式新颖,独特。 通过观察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 知识延伸 特点? 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发现家蚕的幼虫、蛹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 差异,因势利导,总结出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 【构建概念】:家蚕的一生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明显的差异,我们把这种发育方式叫完全变态发育。 【练一练】:PPT 出示家蚕不同时期的图片。 【播放视频】:蝴蝶的一生 【咬文嚼字】: 1、“破茧成蝶”在语文中的释意是“毛毛虫通过痛苦的挣扎和不懈地努力,化为蝴蝶的过程”,毛毛虫蜕变的过程也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学,你能谈谈你的感悟吗吗?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这句诗有什么不准确的地方?你能通过改其中两个字使之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性吗? 【自主思考】:那你知道还有哪些昆虫和家蚕一样也是完全变态发育吗? 【图片展示】:蚊、蝇、蝴蝶、蜜蜂等昆虫生殖发育过程的图片。 【生活衔接】:提到苍蝇、蚊子,同学 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上是否相同? 学生总结家蚕发育的特点: 家蚕一生要经历受精卵、幼 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家蚕的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称,叫做为完全变态发育。 学生完成: 1、将 PPT 中的图按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进行排序:5→2 → 1 → 6 → 4 → 3,概括起来家蚕的一生要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学生谈谈对“破茧成蝶”这一生命现象的感悟。 可以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因为春蚕作茧后并没有死,而是变成了不食不动的蛹,蛹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育将羽化成蚕蛾。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作出回答:除了家蚕外,还有蚊、蝇、蝴蝶、蜜蜂等昆虫也就 图片,引导学生列表比较分析,归纳出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及时巩固,促进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掌握。 通过分析成语、古诗词, 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家蚕发育过程的理 解,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情感的升华。们是否想过——为什么夏天的时候苍蝇、蚊子多,为什么冬天的时候就少了呢? 科普原因:苍蝇、蚊子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繁殖速度快。并且可以以卵或蛹的形式 度过寒冷的冬天。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以不同的形态和生活方式来适应多变的环境条 件。 【思考推敲】:那这对人们控制蚊蝇数量有什么启示呢? 教师给出控制蚊虫数量措施: 1、控制蚊蝇生存条件。 2、杀灭蚊蝇的卵或幼虫。 3、药物杀灭。 行了完全变态发育。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对问题作了回答。 学生依据“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以不同的形态和生活方式来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这一特性推理得出控制蚊蝇数量的措施。 从生活实际出发,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课堂小结 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 思维导图进行总结,构建完整 的 知 识 体系。课堂反馈 1.家蚕是通过有性生殖方式繁殖后代的,其特点是(A) A.有精子与卵细胞融合的过程B.由卵细胞直接发育成新个体C.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D.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2.(2019·山东泰安期中)像家蚕、蜜蜂等昆虫的发育过程中,幼体与成体在某些方面有差异,但没有差异的是(D) A.外部形态 B.生活习性 C.内部结构 D.具有新陈代谢活动3.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家蚕的变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及时反 馈、巩固所学知识。态发育过程的是(D) A.幼虫→成虫→受精卵 B.受精卵→蛹→幼虫→成虫C.受精卵→幼虫→成虫 D.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4.(2019·山东济宁期中)“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繁荣发展。我国是最早养蚕缫丝的 国家,在蚕的发育过程中,蚕宝宝属于哪一个发育时期(B) A.卵期 B.幼虫期 C.蛹期 D.成虫期课后作业 课外延伸。请同学课下调查某种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撰写一篇调查报告,题目自拟。 补充: 1、调查昆虫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包括有益昆虫和有害昆虫)。 2、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或访问相关人员获得有 关昆虫的知识。 学生课下完成调查报告。 课外延 伸,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 养。六、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