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8.1.2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8.1.2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

资源简介

8.1.2免疫与计划免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熟悉归纳对比的方法在学习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联系生活,运用观察、推理、归纳的方法分析实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合作交流与探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关爱他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教学难点】
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区别抗原、抗体的概念。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展示以下图片和数据
(1)一个喷嚏含有细菌的数量。
(2)超市手推车扶手上的细菌的数量。
(3)清洁工的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体会到细菌无处不在,免疫系统在保证人体健康方面功不可没,初步认识到免疫系统对健康的重要性。
2.过渡: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大量的病原体,可是有的人容易生病,有的人却不容易生病,这是为什么呢?
答:这与人体的免疫有关。
讲授新课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一)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1.展示“小明患上乙型流行性感冒,一个星期后痊愈”的漫画。我们一起来了解小明的免疫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2.讲述:有一群“不怀好意”的病原微生物正在空气中飘荡,寻找合适的地方栖身。它能否一举成功呢?它会遇到什么困难?我们身体的“免疫大军”又如何与它战斗?
3.展示病原微生物落在小明皮肤上的图片及教材第80页图8-5(皮肤的保护作用)。
观察发现病原微生物不能直接透过皮肤进入身体,从而得出皮肤能够机械性的阻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4.展示教材“资料分析”中资料1 “链球菌的实验”,提问:根据实验结果,皮肤还具有什么作用?
皮肤除了机械阻挡的功能外,皮肤的分泌物还有杀菌的作用。
5.提问:病原微生物哪肯“罢休”,它们找到了鼻孔,试图“穿孔而入”,它们能“随心所欲”吗?展示鼻毛、呼吸道纤毛和黏液的图片。接着展示教材图8-6,提问:呼吸道粘膜上纤毛有什么作用?
思考:呼吸道上的黏液可以粘住病原微生物,纤毛不断摆动,可清除病原微生物。
6.提问,另一群病原微生物找到了进入身体的另一个入口——口腔。它们能轻易成功吗?展示图片:胃、胃黏膜、胃液的成分。
学生思考并复习关于消化系统的知识。
7.引导学生归纳第一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二)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1.提问:一群“幸运”的病原微生物穿过了第一道防线,抵达小明肺部的毛细血管。它们又会遇上什么麻烦呢?同时展示漫画。
2.展示血液的图片,请学生回忆白细胞的作用。
3.展示动画:溶菌酶消灭细菌。
学生观察动画,并明确溶菌酶的概念和作用。
4.举例:唾液、乳液、泪液中都含有溶菌酶。
5.展示教材图8-7和图8-8,引导学生总结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
(三)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1.过渡:病原微生物在穿越第二道防线的时候“伤亡惨重”,可是它们中的一支“精锐部队”——流感病毒,却逃过了两道防线,到达小明的咽喉部细胞并攻击细胞。免疫系统这时是否束手无策了?
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免疫系统还有其他办法。
2.提示:当麻疹流行时,以前出过麻疹的人会安然无恙。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联想到抗体。尝试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3.提问:我们的“免疫大军”又要行动了。请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谁负责制造抗体?
(2)抗体的本质是什么?
(3)淋巴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制造抗体?
学生阅读教材并找到答案:抗体由淋巴细胞制造;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淋巴细胞在收到病原体刺激时会产生抗体。
4.小结:抗体的概念,同时引出抗原的概念,并展示抗原与抗体结合的示意图,进一步梳理抗原抗体的概念。
5.播放“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清除抗原”的视频。引导学生尝试解释小明是如何痊愈的。
学生观看视频。并应用所学知识尝试解释痊愈的过程。
6.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习免疫器官,并让学生尝试归纳总结第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二、两种免疫
(一)非特异性免疫
1.呈现下列资料
(1)婴儿的皮肤对外界病原体也有阻挡作用。
(2)婴儿的唾液中有杀菌物。
(3)婴儿的血液中有吞噬细胞。
(4)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效。
学生阅读分析资料,得出非特异性免疫是一出生就有的,针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2.引导学生归纳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以及获得的时间。
(二)特异性免疫
1.提问:小明有乙型流感的抗体,是否再也不会患上流感了?
2.讲解:流感病毒有很多种,如甲型流感病毒。病毒不同,相应的抗体也不一样。出示照片:天花病毒无法与麻疹抗体结合,这说明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什么特点?
3.引出特异性免疫,并强调其特点。
特点:第三道防线是一出生就有的还是后天逐渐建立起来的?
三、计划免疫
1.过渡:为了增强对某种疾病的免疫力,大家都曾接种过疫苗。
2.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疫苗?
(2)由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哪种免疫?
(3)什么是计划免疫?
(4)小时候你都接种过哪种疫苗?
3.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疫苗接种证,交流彼此接种过的疫苗。
四、艾滋病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
(1)艾滋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2)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的什么系统?
(3)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补充,并强调日常的拥抱、握手等接触并不传染艾滋病。
3.那怎样预防艾滋病呢?
4.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展示红丝带中心提倡的防艾措施。提问:如何看待艾滋病病人呢?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免疫和计划免疫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两种免疫
二、艾滋病
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三、计划免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